佛說: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后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因不是定因,果不是定果;因果皆循環,因果通三世。
所謂前人栽樹,后人乘涼,先祖有德,福蔭后人。
一個家庭能否人才輩出,積聚福德,往往有以下幾個征兆。
1
家有善人,福氣自來
民諺有云:善為至寶,一生用之不盡;心作良田,百世耗之有余。
善,很多人認為是品格,其實是高明。想要家興業旺,就必定少不了「善」這個字。
很多時候,我們所有的好運,都是因善而生。
范仲淹從小讀書十分刻苦,一心想要濟世救人。
有一次,他遇到一個算命先生,問道:「我日后可否當宰相?」
算命先生看了他一眼,默不作聲。
范仲淹又問:「那請問,我日后可否當醫者?」
這時,算命先生開口問道:「二職相距甚大,緣何你會有如此想法?」
范仲淹回答說:「這世間,唯有良醫和良相可以救人。」
聽完此話,算命先生說:「你不必找我算命,你有這顆善心,就已經是良相了。」
果不其然,後來范仲淹成了當朝宰相。
他把多半俸祿拿出來在近郊買了良田一千畝,稱它「義田」,用作給無田者耕作。而且在位期間,但凡有人婚喪嫁娶,范仲淹必定以重金補貼,實現了他小時候立下的「利益眾生」的宿愿。
因為深受父親的影響,范仲淹四個兒子從小耳濡目染,長大之后也是個個善良正直,分別官至宰相、公卿和侍郎。而范家的后人也都賢達顯貴,綿延不絕,善良的家風薪火相傳至今。
曾子說過這樣一句話:人而好善,福雖未至,禍其遠矣。
一心向善,就是積德,為人行善,就是積福。
善良,才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。
2
家有孝子,家道興旺
《四十二章經》中有云:凡人事天地鬼神,不如孝其親,孝親最神也。
一個家族有了善人,便有了齊家的根本,而有了孝子,就如同大樹長出了繁茂的枝葉,終能擋住人生的風雨。
《二十四孝》中有這樣一個故事:
姜詩,東漢人,娶龐氏為妻。夫妻十分孝順。
因婆婆的喜好,龐氏常到離家六七里外的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,而婆婆愛吃魚,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,可婆婆不愿意獨自吃,他們便請來鄰居和婆婆一起吃。
有一次,因天氣惡劣,龐氏取水晚歸,姜詩就懷疑她怠慢自己的母親,將她逐出了家門。
被趕出家門的龐氏,只好先寄居在鄰居家中,不僅沒有休息,反而晝夜辛勤紡紗織布,比并將紡布所賺的錢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。
後來,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的事,令姜詩將龐氏請回來。
而就在龐氏回家這天,院中忽然噴涌出泉水,口味與長江水相同,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。從此,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,不必再遠走江邊。
佛說:孝順父母,是世間第一福田。
只有善待自己的父母,人生才會有莫大的福氣。
不能好好善待父母,即使拜過再多的佛,也是無益。
3
家風勤儉,長盛不衰
曾國藩在《與四弟書》中說:吾兄弟欲為先人留遺澤,為后人惜余福,除卻勤儉二字,別無做法。
一個家庭的福氣是由勤儉滋養而來,勤能開源,儉可節流,勤儉的家風才能福澤綿長。
《紅樓夢》中的百年賈府,之所以成為鐘鳴鼎食之家,依仗的是祖輩們發奮圖強,可觀其后人,終日里游山玩水,縱情于聲色犬馬,祖蔭被揮霍殆盡。
一道螃蟹宴,便花費了二十多兩銀子,以至于劉姥姥感嘆道:「阿彌陀佛!這一頓的銀子,夠我們莊稼人過一年了!」
賈府的沒落,怨不得天災,實乃人禍:從主子到奴才,只講驕奢淫逸,不思勤儉持家。
勤儉,并不意味著過苦日子,而是珍惜眼下的生活,懂得一切來之不易。
《增廣賢文》中說:興家猶如針挑土,敗家猶如水推沙。
人的欲望就像是黑洞,沒有盡頭。一旦奢侈的口子被打開,貪念就會一點點將人吞噬,從此,人便沒了筋骨,整個家族也會陷入破敗的深淵。
而勤儉,才是治家之本,它能使人保持清醒的頭腦,明白有多少付出,才能有多少回報,坐吃只會山空。
4
肆
《易經》上講:積善之家必有余慶,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。
一個積德行善的家庭,必定有余福,這個余福不僅能給家庭帶來興旺,還能蔭庇子孫;而如果造了很多惡事,那這個家庭必定不能長久,子孫也會遭殃。
所以,留給子孫最寶貴的財富,不是金錢,而是家風。
良好的家風,乃傳家之寶。
如果一個家庭沒有一個良好的家風,后世子孫揮霍無度,不求上進,再興旺的家庭也不可能一直興旺發達下去。
良好的家風只有世世代代傳承下去,這個家庭才會永遠興旺發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