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走后,不愿跟「兄弟姐妹」往來的人,大多有以下特征

li李 2023/03/13 檢舉 我要評論

01、卷首語

父母與孩子就像風箏與線,無論風箏飛得多遠,線軸一拉,風箏也就回來了。

親情,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尤其是在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中,童年時期好不熱鬧。當父母健在的時候,過節更是歡聚一堂,團團圓圓。

維斯冠說過:「父母和子女,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。」

父母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角色,也是維系兄弟姐妹感情的關鍵人物。

父母在,兄弟姐妹有家可團聚,即便是各自成立了小家庭,也因為父母血緣的維系,相親相愛。

但是當父母離去之后,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,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變淡,原本的平和被打破,很多人暴露了本性。

那些不愿跟兄弟姐妹往來的人,大多有以下特征。

02、薄情,沒有親情感

人生路上,不愿與兄弟姐妹來往的人,可能是因為骨子里透著薄情,沒有親情感。

生活中,與兄弟姐妹聯系甚少,彼此之間沒有多少情誼。

也許是他沒有感受到親情的溫暖,也許是他曾經不被親人善待,又或者是因為,他曾經做了傷害親人的事,最終導致親情破裂。

在電視劇《老友記》中,菲比從小在街頭長大,沒有體會過父母的愛。

有一個雙胞胎姐妹厄休拉,但是兩個人關系并不好。就算菲比曾主動向厄休拉示好,也不過是得到對方的冷眼相待。

更過分的是,厄休拉對菲比說的每一句話都帶著不屑,絲毫沒有顧及過姐妹情。

內心薄情的人,沒有親情感,就算身上流著相同的血,內心也隔著十萬八千里。

父母走后,不愿意與兄弟姐妹聯系的人,也許是與兄弟姐妹有了隔閡不愿意調解,不再想去討好對方,不想再繼續維系親情了。

不聯系,不說話,不見面,兄弟姐妹之間就像是陌生人一樣存在。

03、冷漠,不想幫襯「窮」親戚

親情,雖然有血緣關系,但是,它經不起太多利益的考驗。

當兄弟姐妹之間,經濟產生了差距,有人窮,有人富有,彼此之間就容易產生利益沖突。

有的人就是如此,一旦有錢了,自然想要跟更有錢的人來往,置換手中的資源,為以后的人生鋪下更好的路。

至于窮親戚,避之不及,就怕對方問自己借錢。

《增廣賢文》中有句話:「貧在鬧市無人問,富在深山有遠親。」

有的人,不愿意和兄弟姐妹聯系,其實是因為,他在血緣關系面前很冷漠,不想幫襯窮親戚。

有的人,甚至會對窮親戚冷嘲熱諷,絲毫不顧及對方的顏面。

父母在世時,希望子女們互相幫助,一起成長。

當父母走了,不愿意幫襯「窮」兄弟姐妹的人,一方面害怕自己惹上麻煩,另一方面,不希望其他親戚過得比他好。所以,骨子里才會透著自私和冷漠。

04、計較,兄弟姐妹產生了隔閡

兄弟姐妹之間相處,遇到沖突與矛盾時,需要父母在其中調節彼此之間的關系。

當父母離去,沒有了父母在兄弟姐妹之間做和事佬,漸漸地彼此之間的相處就會因為各種現實問題而產生隔閡。

尤其是當一方過得比另一方好的時候,過得差的那個人,內心難免會有些許失落。

又或者,在相處時,兄弟姐妹太過于計較誰付出得多,誰付出得少,就會接二連三地產生矛盾。

一旦人性的自私大于親情,免不了就會吵架,就會鬧矛盾。兄弟姐妹之間,吵架多了,彼此之間的感情,就會產生更多的裂痕。

如果,彼此之間都不愿意去解決矛盾,不愿意付出努力去維系彼此之間的感情,那麼,兄弟姐妹之間的隔閡就會越來越深。

現實生活中有太多兄弟姐妹之間鬧得不可開交,從他們身上只看到人性的貪婪、虛偽、自私,最后老死不相往來也是意料之中。

05、總結

莎士比亞說過:「兄弟姐妹間務必是患難相濟,那才能說得上是真正的友誼,你有悲哀事,他也哭泣,你睡不著,他也難安息;不管你遇上任何困難,他都心甘情愿和你分擔。」

親情可貴,它是一筆無價之寶。

人生路上有兄弟姐妹相伴,是一種幸福,當父母離我們而去,他們就是我們最親的親人,手足之情彌足珍貴。

等到人生暮年,身邊若還能與兄弟姐妹相互來往,彼此有說有笑,這將是最大的幸福!

往后的日子里,與兄弟姐妹相處的時候多些包容,少些計較,珍惜這份親情,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滿。

-END-

用戶評論
你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