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道德經》云:「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」
現實生活中,總有一部分人喜歡站在高處,別人一出錯就指手畫腳,自己有問題卻視而不見。
人無完人,犯錯是成長必經之路,誰都無法避免。
所以,不要光盯著別人的缺點,要懂得審視自己,給自己「看病」,才能正確認識自我。
1
人要善于發現自己的「毛病」
《論語》曰:「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也。」
看到別人的缺點,我們不應該對他品頭論足,而是要學會反省自己。
每個人都有缺點,認清自己的缺點,從而做出改變,是一個人優秀的體現。
從前有一個狀元迎娶了公主,在上京面圣時不小心弄臟了管帽。
他非常在意這點污漬,公主就拿起管帽幫忙擦洗,不料越擦越臟。
由于時間緊迫,狀元只好戴著這頂臟帽上京,路上他還在不斷抱怨此事。
見到皇上后,他發現自己準備的奏折不見了,原來自己太過在意管帽的事,把奏折忘了。
皇上看他什麼都拿不出,以為是在戲弄自己,于是就罰他降職。
回到家后,他越想越氣,就把怒火統統發泄到公主身上,公主覺得十分委屈,連夜上告父王。
皇上本來就因白天一事心生不悅,又聽到他對公主不好,馬上下令把狀元官職撤掉,貶為庶民。
狀元到最后也不知道,自己為何落得如此下場。
常言道:小人無錯,君子常過。
不知道反省自己的人,只會重蹈覆轍,永遠無法取得進步。
學會發現自己的「毛病」,時常反省自己的過錯,就能少走許多彎路。
2
看到自己言行上的「病」
孔子說過:「言寡尤,行寡悔,祿在其中矣。」
說話少出錯,做事少后悔,無論做什麼都能有所成就。
很多人說話做事從不顧及他人感受,哪怕傷害到他人也無所謂。
殊不知,這樣做只會招來怨恨,容易惹是生非,最后遭罪的還是自己。
有一個道童,因為他脾氣暴躁,其他師兄弟都避而遠之。
道長得知此事,給了道童一包釘子,說道:「以后你每發一次脾氣,就在房間的柱子上釘一顆釘子。」
小道童照做,沒想到當天就釘了30顆釘子。
這時,他終于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,于是決定改正自己的壞脾氣。
漸漸地,釘子的數量一天比一天少,最后,他成功不發脾氣了。
道長又說:「今后你只要一天不發脾氣,就可以拔下一顆釘子。」
很快的,道童就把釘子全部拔光了,每個釘子都留下了深深的洞。
道長對他說:「你看這些洞,即使釘子拔光了無法抹平,就和你發脾氣一樣,會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痕。」
人的一言一行,都蘊含著能量,如何釋放而不會傷人,是素質的體現。
福由己發,禍由己生。管不住嘴巴,收不住手腳,就留不住福氣,引來禍患。
能看到自己言行上的「毛病」,懂得謹言慎行,才能走得更遠。
3
人最好的「醫生」,永遠是自己
人生在世,萬般皆苦,唯有自渡。
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源,很多時候,身上有什麼不足,自己最清楚。
學會做自己的「醫生」,給自己「看病」,對癥下藥,就能做更強大的自己。
從前有一婦人,晚上開始做同一個噩夢。
在夢中,婦人看到一個巨大的鐵籠,鐵籠里什麼也看不清,卻在不斷地發出刺耳的尖叫。每當婦人接近鐵籠時,都會被驚醒。
婦人因此吃不好睡不好,家人沒辦法,只好去尋求道長的幫助。
道長了解情況后,給了婦人一把鑰匙,告訴她:「鐵籠是有鎖的,用這把鑰匙打開,你的身體就會好。」
這天晚上,婦人再次夢到鐵籠,于是她就拿著鑰匙走過去,靠近鐵籠后叫聲忽然都消失了。
不過,當婦人發現鐵籠里關著的人,都是自己憎恨的人時,她便不愿意開門了。
結果婦人的病沒能治好,家人又急著找道長,道長卻表示,能救她的只有自己。
家人把道長的話傳給婦人,婦人聽罷,決心打開鐵籠。
夢中,婦人打開了鐵籠的鎖,鐵籠消失人群散盡,只留下一個黑影。
婦人走進一看,發現原來被關在最深處的這個人,是她自己。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和痛苦,沒有人能一直關注你,容忍你的不足。
最了解的自己的是自己,看到自己身上的「病」,尋找缺點并加以改正,才能擁有健康生活。
你若安好,事無煩惱,每天都是晴天。
4
肆
《左傳》有講:「人誰無過,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」
人最容易犯的錯,就是不知悔改,對他人嚴格而對自己放松。
要懂得嚴以律己,正視自己存在的缺點,學做「醫生」給自己看病。
當你「治好」自己的缺點后,就能變得更加優秀,屬于你的美好也一定會蜂擁而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