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家庭研究者認為,父母是家庭當中的橋梁,起著連接各方關系的作用。
父母還在,那兄弟姐妹之間就不會斗來斗去,反而可以和睦相處。因為沒有哪一個孩子,敢當著父母的面搞事情。
父母離開,別說兄弟姐妹之間會亂成一鍋粥,就連某些心懷不軌的親戚,也會趁虛而入,想渾水摸魚,撈一些好處。
正如古人所言, 墻倒眾人推,樹倒猢猻散。父母一走,家中的頂梁柱就倒了,整個家就如同一盤散沙。如此,「家庭亂局」不就出現了嗎?
人,唯有經歷過了才會明白, 小時是兄弟,長大各鄉里,這是永恒不變的人間真相,沒有人可以改變。
父母走后,這幾類親戚和兄弟姐妹,其實都是陌生人,我們該多留心眼了。
一、想爭更多家產的兄弟姐妹。
所謂 「親兄弟,明算賬。」
兄弟姐妹之間,所面臨的最大的危機,莫過于「爭家產」這件事。大哥想爭更多的家產,二弟想爭更多的身家, 人人都欲求不滿,那矛盾不就出現了嗎?
有這麼一個家庭。父母去世后,大哥不同意「平均」的分配方法,他覺得,自己付出特別多,還是嫡長子,理應多拿一點遺產。
弟弟不同意,他覺得自己出錢給父母治病,功勞特別大,也不該拿那麼點的身家,而應該要拿一半。小女兒也覺得,我雖然出嫁了,但照顧過父母,理應也分點錢。
這三兄弟姐妹一鬧,家庭的丑事讓鄰里街坊都知道了。但是, 他們絲毫不覺得羞愧,甚至還為了財產的分配而對簿公堂,搞得水火不容。
在錢財名利面前,人性當中最真實的一面,才會體現出來。所有為了家產而爭斗的親兄弟姐妹,早已是我們生命中的陌生人了。
二、互相攀比,且見不得人好的兄弟姐妹。
眾所周知, 人性當中最大的惡,便是見不得別人過得好。
對此,我們都會思考一個問題,這見不得人好的心態,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?其實, 所有的見不得人好,都跟「攀比」的行為有關。
逢年過節的時候,兄弟姐妹一見面,就會先看看別人穿了什麼牌子的衣服,開的是什麼系列的車,還會詢問對方有沒有買房子。
如果你給他們的感覺是貧窮,或者比不上他們,那他們就不會為難你,還會安慰你好好努力,繼續打拼。 表面上給你灌雞湯,背地里卻捂著嘴巴偷笑。
如果你給他們的感覺是富有,或者超過了他們,那他們就會特別不高興,認為你對他們造成了威脅。如此,他們就會變了臉色,在背后大肆唱衰你。
不要跟 見不得人好的兄弟姐妹有太多的往來。 一來,沒有交際就不會有攀比。二來,保持距離,這淡薄的親緣關系,才能維系下去。
三、趁機落井下石的親戚。
父母在,親戚關系一直很不錯,時不時還聚一聚,聯絡一下感情。 父母去,親戚關系就跟隔夜飯一樣,都變質了,你還一口吃下去,就會「病從口入」。
親戚關系,為什麼會如此淡薄呢?有句話是這麼說的,親戚,不過是我們生命當中最熟悉的陌生人之一。
因為血緣而熟悉,同時也因為感情不夠純粹而陌生。只能說, 我們跟某些親戚,永遠都走不到一起,就跟「白天不可能跟黑夜同時存在」一樣。
走不到一起,這還是小事。在現實生活當中,有些人的心比較狠辣,會趁機落井下石,對比較弱勢的身邊人造成傷害。
我們都不明白,為什麼這些人非要落井下石呢?也許, 人性當中本就有著「欺軟怕硬,欺善怕惡」的特點。這,早已銘刻在人之骨血當中。
做人,沒必要過分忍讓,該硬氣的時候要硬氣,該反擊的時候要反擊。唯有你強大了,別人才不會刻意針對你。
四、把你當提款機的親戚。
網絡上有一個熱詞,叫做「道德綁架」。
所謂的道德綁架,就是說 一個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,去指責另外一個人,從而通過道德的批判,去綁架后者。
其實,道德綁架的背后,還有一個延伸,那就是 親情綁架。比如,某些親戚來到你的身邊,對你說盡好話,打感情牌,就是希望你能借錢給他,把你當成了提款機。
當他們找你借錢的時候,你并沒有成為提款機的感覺,反而會認為自己特別重視親情,別人也會跟自己一樣,重視親情。
這,就犯了兩個錯誤。 首先,是「只緣身在此山中」的局限性。其次,是「一廂情愿」的癡心妄想。試想,你對別人好,別人真的就會對你好嗎?
所有把我們當提款機的親戚,都沒有什麼純粹的感情,而只有唯利是圖的算計。也許,擺脫道德綁架的束縛,搞清楚人性,才不會人財兩空,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