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中年,都已明白人情往來耗費時間。必要的社交需要維持,但非必要的就不必再糾結。
適當地為自己的朋友圈做減法,是保持自身狀態的一種方式。
誠然,我們交友并不為了飛黃騰達,但人的精力有限,那些無用的觥籌交錯、你來我往,不但不會給人情感上安慰,反而會招惹麻煩,讓我們負能量滿滿。
因此,以下這幾種人的家里,就不要去了,去了,煩惱就來了。
01:怨天尤人的人家
我們都知道,適當抱怨可以緩解壓力,但半生都還在抱怨的人,只能事事找別人的錯處,從不在自身找原因,與他交往,受到埋怨和指責是早晚的事。
古語云:「小人以己之過為人之過,每怨天而尤人。」
負面情緒是會影響他人的。去到這樣的人家里,不是因勸解不成而遭受非議,就是吸收了對方的壞情緒而影響自己。
中年人,應當懂得凡事只靠自己才有出路的道理,如若不知努力,卻在家埋天怨地、怨天尤人,這樣的人后半生也不會太順。
即使勸解得了一時,也不能勸解半生。
這世上的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得艱難,自顧不暇,實在沒有能力做別人的救世主。
人到中年,獨善其身也是自保的一種選擇。
02:非親非故的人家
陸毅說過,四十多歲的人了,身邊已然沒有了太多朋友,也不愿意過多社交。
畢竟,人生到了下半場,志同道合的知己恐已有了固定。
其他非親非故的新朋友,互相了解需要時間,惺惺相惜需要緣分,而中年人早就被生活磨平了棱角,除非是情同手足的故交,否則很難全心相對。
與其帶著賭博的成分去這樣的人家里做客,白白耗費精神成本,不如趁早斬斷,留一份清凈給自己。
一則,即便你有心相交,人家也未必真心歡迎,自討沒趣反而尷尬。不如君子之交,讓雙方都自在。
二則,或許對方有心相交,也要做盡排場以示尊重,而你要左右權衡帶去何種禮物才不失禮數。這樣的交往,讓雙方都焦頭爛額。
人到中年,交淡若水也是自適的一種方式。
03:身份懸殊的人家
上學的時候,交朋友從不以對方的家庭為考量。
工作以后,經歷不同,心態變了,很多昔年好友都不見得能像從前一樣坦誠相待,更別說此后經年結交的人。
如果兩人相差懸殊,顯貴的一方勢必認為低微的一方妄想攀附,而低微的一方又得罪不起顯貴的一方,步步謹小慎微,生怕自己行差踏錯。
云泥之別原本就不會有平等的交往,縱使雙方拋卻了身份上的懸殊,也會因圈層不同,找不到共同語言,又何談交心?
既然注定不會成為知音,就不要唐突去這樣的人家里,浪費彼此的時間。
人到中年,敬而遠之也是自強的一種堅持。過了而立之年,人會越活越通透、越活越淡然。
中年人的社交不再是隨性而為,而是守禮節、知進退。
既知是徒增煩惱,就不必勉為其難,一切順其自然,方可獲得自在安然。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