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古人云:「真亦假時假亦真,無為有處有還無。」
古今多少事,到頭來都是「一場虛幻」。
人到中年,是家庭的頂梁柱,是社會的「主心骨」,哪能無所事事呢?但是你要明白,什麼事情應該做,什麼事情應該放下。更應該明白,從多角度看事情。
有道是,拿得起,還要放得下。
社會不是「千城一面」,但是我們應該看得透,不要被假象迷惑了。
以下六個社會真相,讓我們一起來解讀,去偽存真。
02
第一,關于交情:有人希望你過得好,但不希望你過得比他好。
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十五卷里,有這樣的故事情節:徐言、徐召、徐哲三兄弟,一起奮斗,一起生活,日子過得和和美美。
徐哲中年病故。妻子顏氏和兒子,不得不依靠徐言、徐召過日子。
徐言、徐召心想,顏氏是女流,兒子還小,在家就是吃白飯,怎麼行。接下來,就堅決要分家。
徐言、徐召說: 「奴仆阿寄,分給顏嫂子,避免家里沒有男人的苦。」事實上,阿寄五十多歲了,農活做不得,一日三餐不能少,反而是負擔。
時隔不久,阿寄靠做生意,賺了很多錢。徐言、徐召就說: 「這個奴仆,一定藏了私房錢,顏嫂子,要注意啦......」想要挑起顏氏和阿寄之間的矛盾。
不管說什麼,都是為了「你」好。這份心意,往往是「眼紅、見不得別人好」,人的表現是「相反的」。
人與人交往,常常說一些「鼓勵的話、安慰的話」,也會有很多的機會合作共事。一旦你真正變好了,那些希望你好的人,反而會提防你,甚至碾壓你。
「世上,除了父母,就沒有一個人,真正希望你好」,這句話看起來太片面,但很現實,有一定的道理。
03
第二,關于格局:乞丐不一定嫉妒富豪,但是嫉妒收入更高的乞丐。
有兩個撿垃圾的老人甲和乙,他們常常在垃圾桶旁邊偶遇。
還有一天,甲的垃圾袋滿了,乙的垃圾袋還是半滿。因此,乙對甲豎起了大拇指。
你以為,這是兩個人的友誼。深層次的含義,其實是「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」。他們是同一類人,因此互相羨慕。
對于高層次的人,我們常常會仰望,對于富人,我們會有仇富心理。但是我們對他們「望塵莫及」,因此不會去傷害他們。
能夠被我們傷害的人,多半是同級別的人、身邊人、自己人。比方說,職場上的勾心斗角,多半在同級別的同事之間進行。上司是難以「撼動」的;低層次的人,有爭不過你。
我們都希望有大的格局,卻經常被「身邊的小圈子」困住。
04
第三,關于想法:有一種毛病,就是「用自己的尺子,去衡量別人的成敗」。
有一個女人,養了一只母雞。
母雞每天下一個雞蛋。女人認為,多喂一些玉米,母雞一天可以下兩個蛋。
過了一段時間,母雞變得很肥,一個蛋也不下了。
人啊,總是一廂情愿的。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別人。
母雞的本領,就是一天一個雞蛋,可是女人卻不這樣認為,反而導致母雞失去了本領。這能怪母雞嗎?當然,女人多半會怪母雞。
當我們責怪別人的時候,其實是自己錯了。
撤換自己的「尺子」,你會發現,人人都有優點,都在自由發展。你的指教,往往是多余的。
05
第四,關于感恩:你習慣了每天給別人一塊,如果有一天沒給,別人就會恨你。
有一個養猴的人,早上給猴子三個桃子,下午給四個。過了一段時間,早上給猴子四個桃子,下午給三個,猴子就不愿意了。
桃子的數量沒有變,但是矛盾卻來了。
任何事情,長期去做,就會有慣性思維。因此,猴子習慣了「朝三暮四」,就無法習慣別的做法了。
如果你每天給別人一塊錢,別人就無法習慣別的做法了。因此,你不能停下「習慣」,否則會得罪人。
善良要有尺度,不要延續的時間太長。這樣,也符合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」的道理。 教別人一門技能之后,你就得退場,否則你給再多的錢,都不是「好事」。
當然,還有另外一種說法,你每天訓斥別人一頓,只要有一天沒有訓斥,別人會感謝你。 比方說,作為上司,你每天責怪下屬不努力,有一次不責怪,下屬會覺得「受到了表揚」。
給別人的好處,該停就停。避免「斗米養仇」的情況發生。
06
第五,關于言語:說真話,小心謹慎,說虛偽話,大大方方。
有人說:「美德經常以謙虛鑲邊,缺點經常被虛偽所掩蓋。」
關于虛偽的壞處,我們是知道的。但是虛偽的話,卻常常掛在嘴邊,因為「好聽」。
當問題出現的時候,很多人都看到了,但是不會說,因為當局者不愿意聽。你說出來了,當局者會認為你在瞎說。
「知無不言,言無不盡」,這樣的理論,不是對誰都管用的。高情商的人,一開口就讓別人舒服,其中有很多是假話。
因此,聰明的人,常常不說話,情商高不高沒有關系,關鍵是做人問心無愧,不哄人。
07
第六,關于生活:吃肉的時候,夸肉香,洗碗的時候,覺得臟。
為什麼中年人活得這麼苦?
其實,大部分的中年人,不苦。而且是有福氣的人。
酒店里,有人在吃飯喝酒;家里,也不會斷了炊煙;外出時,還能看看風景;閑來無事,可以去打麻將。
我們喜歡吃吃喝喝,但是討厭「洗碗」。就像工作中,很少有人喜歡收拾「殘局」一樣。
人到中年,你要善始善終,要透過有滋有味的生活,看生活的本質。痛苦和幸福是對等的,好運和厄運是同時存在的,你要得到好生活,就要接受生活「之重」。
08
社會很簡單,復雜的是人性。
不管你遇到什麼事情,和誰交往,第一時間就是「做好自己」。
當你優秀的時候,外面的世界很精彩;當你落魄的時候,外面的世界很無奈。
人到中年,把社會看透了,你就會活得游刃有余。
不如狗的生活,常常是不通透的人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