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說:真正的人生是從退休開始的。
退休前,我們為了生活,也為了家庭,不得不隱忍著很多事情,在人群里假裝快樂,假裝合群,把自己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。
退休后,子女長大,生存壓力小了,時間都屬于自己的,不想見的人可以不見,不想參與的群可以退出,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。
很多人退休后選擇去看曾經想看的風景,品味不一樣的生活節奏,過一份屬于自己的慢生活。歷經人間繁華后,感受退休后沿途的風景,慰籍余生的歲月。
有人說這樣的好事是那些有福氣的人享受的,大多數的人,還是在繼續為子女奔波勞碌。其實, 退休后,生活里出現這三個征兆,是你的福氣,晚年大吉。
看看退休后的你,擁有幾個?
身心健康,無病無愁
網上有句話很現實: 富貴與貧窮之間,只隔了一張病床的距離。
退休后,身心健康,無病無愁,內心安寧,即使沒有別人退休工資高,子女也沒有別人家的出息,但你也是幸福的老人,是那些躺在床上羨慕的人。
老話說,身體是革命的本錢。擁有健康的身體,良好的心態,才是晚年生活的根本。
退休后,拿著高額的退休工資,卻沒有了健康的身體,一切都成了「水中花,鏡中月」,你只能看著,根本享受不到高額工資帶給你的幸福生活。
如果說,金錢是我們老人的底氣和尊嚴,那麼健康才是這些的源泉,沒有了健康,再多的金錢,也只能體會到「久病床前無孝子」的悲涼。
所以說,退休后,如果你身心健康,無病也無愁,那麼恭喜你,可以精神地走出去,感受大自然的美景,品嘗到各色小吃,見想見的人,看想看的風景。
行動自如,精氣神十足的你,是老天給你福氣。
經濟和住房獨立,擁有愛好
退休后,年歲漸老,有自己的經濟來源,有自己的獨立住房,不必看子女的臉色,也不必跟隨子女居住,那才是真正的享受生活。
有些退休老了人,為了滿足子女的要求,賣了自己房子,給子女換大房子,把自己的退休工資交給自己,只為在子女家有張床位,不僅要看子女的臉色,還把自己的余生越過越卑微。
退休后,把握好自己的經濟和住房,不要「寄人籬下」的過日子,再擁有自己內心喜歡的愛好,那日子過得既美好,又舒暢。
傳統的「養兒防老」走到現如今,真的需要我們老人靜下心來認真思考。把一切都奉獻給子女,是我們老人對子女最大的「傷害」,也是我們對自己的不負責任。
一切為子女好的老人,最終也會品嘗到自己無私奉獻的結果。慈母多敗兒,越是寵溺著長大的子女,越不知道如何感恩父母。這樣的事例實在太多,只有我們老人自己學會自私些,才能夠避免這些事情發生。
退休后,能夠擁有自己獨立的住房和經濟收入,擁有自己喜歡興趣愛好, 恭喜你,這是上天對你的關照,也是你自己為自己打下的底氣,晚景一定很好。
兒孫自立,踏實生活
為啥現如今的「啃老」現象越來越多呢?不過是子女們在父母的寵愛下成長后,不思進取,只想享受好生活,不愿意吃苦耐勞地去工作養活自己。
還有些子女「心比天高,命比紙薄」,總以為有更好的工作等著自己,既不想考公上岸,也不想去創業掙錢,就想著父母那點微不足道的退休工資。
還有些子女甚至讓父母退而不休,繼續工作掙錢養活早已成家的自己。有些老人是自愿退而不休的為子女服務一生;也有些老人是被迫出去工作養活自己的。
雖然心不甘,情不愿,可自己的孩子總下不了狠心,讓他們吃苦受罪,只能自己承擔生活里所有的酸楚和苦澀。
遇到這樣的子女,退休后,我們很難安心地享受生活,也很難做能夠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。
退休后,兒孫自立,擁有自己的工作,能夠掙錢養活自己,還能夠踏實安穩地好好生活,即使偶爾需要老人的資助,那我們做老人也是幸福快樂的。
生活穩定,工作平順,自然內心就能夠平和。這樣的子女才能夠真正用心,有心地孝順父母,自然我們也就能夠享受到幸福的晚年。
有話說:
生命的長度我們無法把控,但生命的寬度卻可以在追逐夢里實現!
退休,不是退出生活,而是用另一種方式過日子。但想要安穩舒適的退休生活,也是有些條件的。 若生活里遇到了這些征兆,那我們的退休生活必是無比的舒暢,悠閑。
所以,在我們年輕時,就要學會未雨綢繆,教育好子女,積極主動鍛煉身體,尋找愛好,給自己儲備好晚年的養老錢和獨立的住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