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晚年,最好的活法:養花,賣花

li李 2023/03/02 檢舉 我要評論

《臨安春雨初霽》里寫道——小樓一夜聽春雨,深巷明朝賣杏花。

人到晚年,就像一朵綻放過的花,雖然「蔫兒」了,心卻不能蒼老。

奔波忙碌一生,時光終于靜下來,生活變得安逸。

有的老人倍感無聊,不知道該怎麼「玩兒」了。

與其坐以待斃,不如珍惜當下,做些有意義的事情,讓晚年生活豐富多彩。

養花,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。

一,養花,修身養性

首先要想養好花,就要愛花,若是一個老人,對花充滿嫌棄,對生活失去熱忱,肯定養不好花。

這就需要他的內心保持善良,像善待一個孩童一樣,善待那些花兒。

養花需要耐心,更需要細心。

老舍先生在《養花》一文寫道——盡管花草自己會奮斗,我若是置之不理,任其自生自滅,大半還是會死的。我得天天照管它們,像好朋友似的關心它們。

粗心的人養不好花,眾所周知,花兒雖美,卻很脆弱,不細心觀察,不悉心照料,不細細思考,很難讓鮮花綻放。

反之,在養花的過程中,也會使人的心性有很大變化,養花,能讓心靜下來;開花,能讓人心情大好。

養花需要一份心境,珍重時光,熱愛黎明,關愛生命。

養花是一份修養,在養花的過程中升華自己的人格,修養自己的品格。

養花是一份「修煉」,正適合晚年,認知有了,功夫到了,花兒自然也就開了。

龔自珍的《己亥雜詩》寫道——落紅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。

人到晚年,要懂得奉獻,贈人玫瑰,手留余香。

人到晚年,養花,也是養自己!

二,養花,養家糊口

小區里有個老王,他家住的是小別墅,門前有一個十幾平方的小院,別的鄰居都是拿來種菜,可他養花。

有鄰居就對他說,哎呦,你可真是浪費「資源」,多麼珍貴的一塊土地,咋不種些蔬菜?

老王笑而不語,專心養花。

有一次去附近集市買菜,沒想到碰見了老王,老王在集上擺了個小攤,攤上擺滿了他養的鮮花,買花的人很多,一盆十到二十元不等,老王賣花賣的臉上笑開了花。

常聽一些老人哀嘆——老了老了,不中用了,成了「白吃飽」。

本杰明說,人生的悲劇就在于我們衰老得太早而又聰明得太晚。

人老了一定要老有所「智」,一要想得開,二要看得透,三要活得通。

通透的晚年,既懂得養生之道,又懂得生活之道,更要懂得生存之道。

養花怡情,賣花有趣。

把家里多余的花拿到集市上去賣,不求掙得很多,一天掙幾十塊也開心,也夠換來半斤酒,一筐菜。

人到晚年,要盡量利用好自己的「剩余價值」,自給自足,衣食無憂,不給兒女添累贅,不給社會添麻煩,不給已心添堵,何樂而不為!

三,養花,頤養天年

人到晚年,活法不盡相同。

有的人喜歡獨處,經常獨自一人到河邊垂釣。

有的人喜歡熱鬧,攜三兩好友一起去跳廣場舞。

不管怎麼活著,開心最重要!

不管怎麼活著,健康最重要!

既然老了,就要活出恰當的姿態,活出老人的境界。

不過分清高,接地氣的活著,不過分貪婪,體面而又優雅。

喜歡運動,就多去公園走走。

喜歡安靜,就在房間里看書。

喜歡養花,就讓鮮花盛開。

岑參在戲《問花門酒家翁》里寫道——老人七十仍沽酒,千壺百甕花門口。

人到晚年,養老,是自己的事情。

人到晚年,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。

人到晚年,養花養草,頤性養壽。

人到晚年,養花賣花,儉以養德。

人到晚年,香花供養,頤養天年!

用戶評論
你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