叔本華說過:「人就像寒冬的刺猬,互相靠得太近,會被刺痛;彼此離得太遠,又會感覺寒冷。」
人與人之間靠得太近,始終是一場劫難。因為 互相靠近的人,會彼此放大對方的缺點,影響關系的和諧,讓關系降至冰點。
而 過分疏遠,又會造成關系的緊張,讓別人覺得我們沒啥人情味,或者惹來別人的仇視。可以說,靠得太近不行,離得太遠也不行,讓人左右為難。
為人處世最高明的智慧,不是走極端,而是拿捏好一個「度」,走中間路線。如此,會化解跟別人的矛盾,也能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當中。
跟別人往來,不要太親密,也不要刻意疏遠,站在中間就好。所謂 「以中為用,不偏不倚。」一旦超過了這個度,關系就會變得惡化起來。
人到五十,要走「中庸」之道了。最好跟這些人保持距離,不得罪,也不招惹,因為他們命帶小人,會拖累你的。
一、跟「來說是非」的人保持距離。
俗話說:「來說是非者,便是是非人。」
前來訴說是非的人,那他們多半是「是非」的喜好者,不僅對是非感興趣,甚至還會產生是非,傳播給身邊人,讓別人被是非纏身。
這種「是非」之人,那是特別多的。比如在單位工作的時候,突然有人靠過來,跟我們說某些人的「是非」,說明這個人就是「是非」的制造者。
對于這些「惹是生非」之人, 最好的做法,不是直接拒絕與他們往來,而是盡量不要與之聊這些話題,并且表現出沒啥興趣的模樣,相信別人就不會來煩著我們了。
喜歡「八卦」的人會不解,為什麼不跟這些談論是非的人往來呢?為什麼對于他人的要求要如此苛刻呢?
其實,并不是要求苛刻。而是 在現實的生活當中,「是非」的傳播,會惹來仇人,甚至被人誤解。要知道,圈子和站隊的爭斗,是特別激烈的。
二、跟「表里不一」的人保持距離。
民間有這麼一句話: 「人前一套,背后一刀。」
在人前,他表現出比較好說話的樣子,讓人覺得他很好相處。可在人后,他卻心狠手辣,做事不擇手段,沒有人前的善良和溫柔。
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, 人前的好相處,都是偽裝出來,以此來欺騙別人的。本質的目的,便是取得別人的信任。而人后的不擇手段,才是這個人的真面目。
江湖中的每個人,其實都戴著面具來做人。人們都知道戴著面具不好,可江湖的潛規則比較多,倘若不戴著面具,也許被人針對了都不知道。
交友,最好跟不喜歡戴面具的老實人往來,因為老實人的憨厚,是真感情的保障。反而是那些滿口甜言蜜語的小人,顯得特別危險。
跟表里不一的偽君子保持距離,不是為了靠近,也不是為了疏遠,只是為了明哲保身。
三、跟「見不得人好」的人保持距離。
現實當中有這麼六個字,概括了人性—— 恨人有,笑人無。
看到別人有錢了,就憎恨別人為什麼這麼有錢。看到別人貧窮了,就嘲笑別人貧窮。 反正不論貧富,別人都不會對你有好的態度。
上述六個字,就跟「見不得人好」的人性有關。人,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心態,就是因為 人是攀比的動物,只希望自己好,而不希望別人好。
比如說親戚,窮在鬧市無人問,富在深山有遠親。看到有錢人,表面上會奉承,背地里會憎恨。而看到窮人,直接擺出一副「瞧不起」的模樣。
人性,終究是有「缺陷」的。所以我們常說 「不要低估了人性,也不要高估了人心」。
不論是親戚,還是外人,只要他們存在「極端」的見不得人好的心態,那就減少與之往來,保持距離才是最好的做法。
四、跟「專門挑事」的人保持距離。
有這麼一種人,看到日子太和諧了,就非要挑撥矛盾,做一些「不太安分」的事兒。這種人,都有著 「唯恐天下不亂」的心性。
本來「你好我也好」的平淡日子就特別幸福了,為什麼總有人要挑事呢?
有一位作家這麼寫道: 「人性最大的劣根性,就在于得不到的時候就羨慕,得到了之后就破壞,永遠都不會有一絲一毫的滿足。」
活在了和和美美的生活當中,就出現破壞家庭和諧的心思。活在了平平淡淡的環境里面,又希望搏一搏,單車變摩托,最后連褲衩都輸掉了。
如果只是外人挑事,那問題不大。 最可怕的,是家庭當中出現這種「專門挑事」的刺頭。他們不會感恩你的付出,只會辜負你。
只能說,少惹這些「專門挑事」的人,中年危機的加劇,有這些人的影子在里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