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六十,「三地」別久留,守住子孫的福氣

li李 2023/02/20 檢舉 我要評論

古人對生活,頗有研究。

《說文》有言:「留,止也。」

《注》里又言:「留,不決也。」

留下來,就意味著人會暫時停留在某地,或者處于猶豫不決的狀態,被動地停在原地。

作為六十歲的人,到了退休年齡了,生活閱歷也多了,還有了一定的積蓄。若是有退休金,那麼被利用的價值,就更大了。

在「留、不留」的問題上,要當機立斷,做出精準的判斷。

余生,我們作為老人,不能給子孫創造更多的財富,那麼保證了自己的平安,不要子孫操心,就是帶來的福氣。

因而,我們要懂得,人到六十,「三地」別久留,要及時退出。

01

傷身勞神的地方,別久留,要珍惜健康。

北宋的蘇軾,對美食很有研究,還學了很多養生的方法。

元祐五年,他修筑了筑蘇堤,避免了洪澇。百姓回報他,送來一頭豬。

他指導大家,做出了東坡肉。大吃大喝之后,他安心地睡覺,還聽人誦讀詩文,好不愜意—— 少焉解衣仰臥,使人誦東坡先生《赤壁前后賦》,亦足以一笑也。

蘇軾到了六十多歲,從海南回京城,路上遇到了書法家米芾,吃了一頓宴席。接著,又吃了冷飲,導致身體受不了。 卒于常州。

曾經,我們隨便吃什麼,都不怕,喝醉了,第二天也是生龍活虎的樣子。但是六十歲的時候,就是另外一回事了,我們要學會服老。

吃喝之地,我們可以去,但是別隨意端起酒杯,別喝醉,不要熱衷。

此外,適合少年運動的地方,不要羨慕,我們不是小伙子了,不能使勁折騰身體;長時間坐著的牌局,還是要注意,時不時站起來,活動筋骨;一些所謂的健康講座,聽一聽就行了,不要當真。

周國平在《愛生命》里寫道:「熱愛生命是幸福之本,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,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。」

人老了,健健康康活著,生活能夠自理,不要誰來照顧,就是給家庭減少了負擔。若是老人還能幫忙帶孫子,加入到子孫創業的行列,那就更好了。

02

破財求財的地方,別久留,避免上當受騙。

求財、破財是矛盾的,可是我們要看到,他們是矛盾統一的。

對于老人來說 ,求財是利誘;破財是結果。

「北青網」平台上,有這樣一條消息。

2018年下半年,張某、唐某、孫某,想要賺快錢,決定用紅酒作為道具,吸引老人來投資。

他們在南京,租了寫字樓,有模有樣地裝修了一番,然后組織老人來參觀,聽他們傳授致富經驗:花六千多,就可以成為會員,然后有了買酒打折的權力。

一方面可以買到便宜的酒,一方面可以享受紅利。三個月,就能有兩千多的利潤。陸續有十幾位老人心動,成為了會員。

結果,張某等人,一夜之間,就消失了。老人們才醒悟過來。

2022年,案件告破,老人們也挽回了損失。

天降奇跡,其實是天降災禍。哪有什麼輕輕松松發大財的機遇,不過是別人設計了一個套路。

我們到了六十歲,雖然沒有糊涂,但是對于社會的認知,慢慢在淘汰。一些新鮮事物,無法看透。最好的辦法,就是「一笑而過」。

寧可錯過機遇,也不要輕易相信別人。

古人說:「受了賣糖公公騙,至今不信口甜人。」

在我們年輕的時候,想了很多辦法賺錢。

擺地攤、工廠打螺絲、工地挖土、開出租車、開小店......沒有一樣工作是容易的,并且遵循 這樣的道理——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。

不需要勞動就能賺錢的事情,就別當真了。再說了,我們年紀大了,勞動力下降了,能守住現有的財富,就不會給家庭添亂了。

出走大半生,錢還在袋子里,家人欣慰,自己有底氣,生活有快樂。

03

傷風敗俗的地方,別久留,多注意長輩的形象。

春秋時,楚國比較強大,秦國主動示好,派公主 孟嬴來和親。

本來,孟嬴要嫁給楚國的公子建,兩個人年齡差不多,也便于一起把楚國做大做強。

可是楚平王好色,看到孟嬴就目不轉睛了。他和寵臣費無忌商議,把一個漂亮的女仆,送給公子建,然后把孟嬴留在宮里,做了妃子。

父子因此反目成仇,公子建被趕出京城。

若干年之后,整個楚國,都為楚平王的做法,感覺到可恥。

大臣伍奢積極勸阻,卻被楚平王加害。

再往后,伍奢的兒子伍子胥投靠吳國,帶著吳軍報復楚國,導致楚國的都城被攻占。

老人們一定要記住:「上梁不正,下梁歪。」

誰都希望有好的家風,可是老人不帶頭,怎麼行呢?這是榜樣的力量。

六十歲之后,不去傷風敗俗的地方,就是表明自己,珍惜夫妻緣分,不沾花惹草,也和社會的歪風陋習劃清界限。

見不得人的陰暗角落、亂糟糟的歌舞廳、不規矩的聚會等,最好是不要涉足,萬一去了,請及時離開,不管誰請客,都不要給面子。

04

一個家庭,最可怕的不是沒錢,房子不大,而是老人缺德,禍害子孫。

六十歲之后,所有的要求,從自己做起,內心要通透,做人要豁達。

身體累了,心靈難受了,需要舒緩,但一定要采用正確的方式,不要找低級趣味的樂子,不去離奇古怪的場所。

修身養性,照顧子孫,快樂永恒。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