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、卷首語
愛因斯坦說:「世間最美好的東西,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嚴正的朋友。」
禮尚往來,是人與人之間維系感情的方式。
禮金,就像是一座橋梁,連接人與人之間的關系。
與人相處,大方地保持禮尚往來,即便哪里做得不周到,也不會遭人反感。
有的人,與人相處時,或多或少會遵循著「禮多人不怪」的原則。寧愿自己吃點虧,也沒有關系。
但是,真正有情商的人,不會一味地給他人送禮,而是懂得選擇和志同道合的人交往。
走到中年,有遠見的人,禮不隨「三人」。
02、人品不好,沒有修養的人
人生路上,一個人值不值得交往,從人品就能看出來。
走到中年,不要在沒有修養和人品不好的人身上,浪費自己的精力和時間。
《二十不惑2》中,羅艷的上司張總的孩子滿月,羅艷沒有對他保持客氣。
因為,張總在往常的日子里,十分小氣。而且,人品不可靠,經常故意為難羅艷,讓她做一些跑腿的工作,還經常無故批評她。
之后,羅艷與朋友們故意把最貴的酒賣給他,酒錢一點沒有少收。
張總孩子滿月時,羅艷隨上了一份并不厚重的禮金,并且下定決心辭職。
《禮記·曲禮上》中寫道:「禮尚往來。往而不來,非禮也;來而不往,亦非禮也。」
對于人品不好的人,沒有必要保持著表面上的客氣。因為,對沒有修養的人隨禮,基本上是「往而不來」。
走到中年,不要為了所謂的面子,在「德行有虧」的人身上浪費金錢。
03、三觀不合,不在一個圈子里的人
人與人之間的關系,得以長久,離不開彼此之間相似的價值觀。
如若,走到中年,發現你身邊有的人,根本與你不在一個圈子里,請不要勉強再往來了。
作家孟思曾說:「聊天交友,不在表面字句的高雅與庸俗,而在表達的內心是否一致。」
在這個世界上,人與人之間最遙遠的距離,來自于兩個人之間價值觀的差距。無論說什麼,聊什麼,彼此之間誰也不理解誰。
兩個人不在一起圈子里,無論如何相處,都無法融入對方的圈子。彼此之間,無法做到共頻。
走到中年,不要再和三觀不合的人來往了,不必再繼續隨禮。
因為,無論你付出多少,隨多少禮,你們之間的價值觀也無法縮短差距,無法讓兩顆心靠攏。
與其一味地討好,不如學會放手,沒有必要用禮金來維持尷尬的關系,各自走各自喜歡走的道路。
04、許久不聯系,沒有情誼的人
在這個世界上,有的人,會與你漸行漸遠;有的人,卻會和你越走越近,相伴余生。
有些人,在年少時與你夢想一致,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兩個人的心越來越遠,選擇了不同的道路。
許多年,不再聯系,彼此都已相忘于江湖了。
但是,在某個瞬間,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,收到一個長時間不聯系的朋友,發來的「宴請」你的消息。
而且,隨禮的錢花了出去,還浪費了自己半天的時間,過后再無交集。這樣的隨禮,其實沒有任何意義。
人到中年,不要再和沒有聯系,沒有情誼的人往來了。即便,礙于面子隨禮了,也會發現兩個人之間的情分,早已漸漸淡漠了。
許久不聯系的人,就不要再聯系了,各自告別,開啟新的人生,就是最好的相處方式。
05、總結
人生路上,學會清理自己的圈子。尤其是,走到中年,不要再和所有的人交朋友。因為,你沒有這麼多時間和精力。
人生,總會遇到很多新的朋友,也會和一些人漸行漸遠。
朋友,貴在精而不在于多。對于人品不可靠,三觀不合,又或者許久都沒有聯系的人,不必再為了面子,而聯系了。
每一個人賺錢都不容易,維系有效的圈子,珍惜值得珍惜的人,才是中年人最體面的活法。
人生在世,沒有必要和你所有遇到的人交心。有的人,是你生命中的過客,不必強行挽留。
往后余生,不虧不欠,和真心待你的朋友在一起,溫暖相伴。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