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就像是黑夜中的一盞燈,讓每個人都有繼續活下去的希望。所有的希望,都是對于當下生活的肯定,以及對于未來的期待。
年輕人為什麼要成「家」立業,中年人為什麼要為了「家庭」而打拼,老年人為什麼會在「家中」感受到那充滿煙火氣息的幸福?
因為家庭所代表的,并不是所謂的房子,也不是所謂的家底,而是心中所需要的溫暖,以及未來所需要的期望。 有溫暖,有期望,有余生,不就是家庭最大的意義了嗎?
談到家庭的意義,有些人覺得,要住在大房子當中才有意義;有些人覺得,要有錢有勢才有意義;有些人覺得,要奢華享樂才有意義。
意義什麼的,跟物質錢財無關,跟房子大小無關,而跟家中的溫暖有關。 房子再大,倘若家庭不夠溫暖,一樣沒有意義。
《次第花開》中有這麼一句話: 「有的人居無定所地過著安寧的日子,有的人卻在豪華住宅里一輩子逃亡。」
不管房子有多大,家底有多厚,少了這些東西,家庭就沒有任何意義了。
一、少了「噓寒問暖」的情義,家就冰冷了。
網絡上有這麼一句話:「愿你三冬暖,愿你春不寒,愿你天黑有燈,下雨有傘。」
有一種溫暖,叫做家人對你的關懷。冬天的時候,給你買點衣服;春天的時候,陪伴你到處走走;哪怕在狂風暴雨的時候,全家人也在一個屋檐下躲雨。
「噓寒問暖」這四個字,也許我們經常能聽到,但不一定每個人都做得到。至少,在人心冷漠的今天,每個人都只顧著自己,也許連家人都不顧了。
家庭為什麼要存在? 就是因為家庭是我們最后的歸宿。沒有了一個溫暖的家,就算錢財再多,家底再厚,也毫無生氣和靈魂。
有一些暴發戶的家庭,當中只有利益的算計,而沒有一絲一毫的溫暖,家人之間也漠不關心,那家中的每個人,都不會活得幸福。
組成幸福的,只有兩個因素, 一曰「暖心」,二曰「值得」。
二、少了「妥協體諒」的心胸,家就冰冷了。
家庭就像是一個棋局,當中的每個人,都是博弈者。由于家人關系親密,所以他們的博弈,并不是為了謀財,而是為了更好地生活。
如何才能在家庭的博弈當中,實現幸福的最大化呢?那就是 「各退一步」 ,你對我妥協,我也對你妥協,都包容著對方的過失。
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: 「人與人之間最難做到的,不是利益上的爭奪,而是放棄自我利益的妥協。」
在家庭當中,有些人為了那一點家產,就跟身邊人鬧翻,絲毫不理會后續造成的結果。如此家庭,又何談長久且美滿呢?
人與人之間的妥協,就跟秋天包容夏天的酷熱,春天包容冬天的冰冷一般。相互包容,并不是懦弱,而是一種心胸寬廣的體現。
做個有包容心的人,接納家人所做的一切,這才是重視親情的做法。
三、少了「共同進退」的信念,家就沒意義了。
一家人,說得難聽一點,就是一根繩上的螞蚱,一榮俱榮,一損俱損 ,只要某個人倒霉了,其他人也好不到哪里去。
但是,人性本私。有些人為了擺脫這種「一榮俱榮,一損俱損」的情況,就選擇脫離家庭,或者拋棄家人,缺少了「共同進退」的信念。
比如一些夫妻,還沒有遇到問題的時候,依舊假情假意,一起生活。一遇到問題了,就 「夫妻本是同林鳥,大難臨頭各自飛」 ,沒有任何的感情可言。
比如一些家人,本來相安無事,但他們非要為了所謂的利益而反目成仇,毀了家庭的和諧,讓家庭矛盾頻頻。
家,不是毀于外人之手,而是毀于自家人之手。再怎麼堅固的堡壘,也不可能從外部攻破,只能從內部攻破。
為了家庭的幸福,為了一家人的美滿,保持「共同進退」的觀念,好運才會不期而至。
四、少了「樸素踏實」的氣息,家就落敗了。
唐朝的李商隱說過: 「歷覽前賢國與家,成由勤儉敗由奢。」
小到一個家庭,大到一個社會,當中的成功皆從「勤儉」而來。而當中的失敗,便從奢侈浮夸而來。
隨著生產力的發展,隨著物質的增多,很多人都覺得奢侈一點沒有問題。其實, 做一個簡樸的人,并不是因為窮,而是為了養成「踏實」的質量。
踏實,永遠都比走捷徑要好。走捷徑,當然可以比別人更進一步,可這當中的風險也特別大。無數人,就是因為捷徑走太多,所以招來了麻煩,惹來了禍患。
反觀踏實做人的人,雖然發展的速度一般,但他們 每一步都走得穩,積累的經驗也比較豐富。到最后,厚積薄發的他們,反而是最成功的。
家庭,多些踏實,而少些浮夸,自然就蒸蒸日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