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說,家有一老如有一寶。然而,生活里有些老人,退休后,閑來無事,總是會給自己和家人尋些事端,讓家人之間矛盾重重,甚至老死不相往來。
60歲的趙姐退休后,先后給女兒和兒子家帶娃,本是其樂融融的大家庭,可趙姐總覺得自己是功勞最大,不僅偏心兒子,還讓女兒每月給自己交贍養費。
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的責任和義務,但趙姐每月有5000多退休金,還有不少的積蓄,她就是看女兒的日子過得比兒子好,有種「殺富濟貧」的心理。
最初的時候,女兒覺得母親幫自己把孩子帶到上幼兒園,是親情的幫扶,自己給母親錢也是一種親情的回饋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女兒越來越覺得母親偏心。
其實,趙姐自己的退休金根本用不完,可還是跟女兒要錢滿足自己跟別人攀比。時間長了,女兒和兒子都對趙姐有了意見。
一個大家庭的和睦,其實是來自老人的品性。若家庭里遇到了以下這三種老人,不僅是家庭的悲哀,也是老人晚年不幸的根源。
1、不要做固執的老人,讓親情遠離
退休后,有些老人的心態就發生了變化,再加上整日閑賦在家,應了那句「人閑事多」的老話。不僅變得固執,還聽不進別人的意見,總以為自己的年歲大,見識多,家人就該聽自己的。
68歲的老李退休后,喜歡插手子女的家事,不論是兒子的換房,還是女兒家的換車,他都要跑到子女家說上一番。
不論兒子和女兒如何跟他解釋,這些都是他們剛需,老李就覺得子女們如今翅膀硬了,不聽從自己的安排了,吵嚷著讓子女每月必須給自己2000塊錢的贍養費。
兒子說,您一個月的退休金根本花不完,跟我們這些有房貸車貸的子女再要贍養費,不是制造矛盾嗎?可老李就是聽不進去,執意讓子女按照他的要求做。
其實,老李也沒啥別的心思,就覺得子女們花錢沒有節制,他要贍養費,也是給子女們存著,等到他們需要錢的時候,他再拿出來資助子女。
子女卻認為老李是故意刁難他們,兒媳開始折騰失婚,女婿也開始不常回去看望他,覺得家里有這樣固執己見的老人,是家人的不幸。
其實,這樣固執的老人,不一定是有什麼其他想法,只是他們的固有認知局限了思維。 如果不改掉這個毛病,時間長了,也許子女會因孝道順從你,但彼此間的親情就漸行漸遠了。
2、不要做偏心的老人,讓孝順子女寒心
有位作家曾說: 多子女家庭的紛爭根源,不是兄弟姐妹的分愛,而是父母的不公正。
有句老話說:不患寡而患不均。老人的過度偏心,往往是導致家庭矛盾的根本。子女之間本是手足情深,可老人的不公平,往往會讓孝順的子女寒心。
56歲的劉姐是家里唯一的女兒,照顧父母的時間多些,可母親卻總在她耳邊說,你是女兒,別總是惦記著我的財產,這房子以后給我大孫子,存款給我二孫子。
也許,母親說一次兩次沒啥,就當老人嘮叨罷了。可時間長了,劉姐的母親總認為她照顧老人是為了跟兄弟爭奪家里的財產,一次次地,一遍遍地說,劉姐的心情就不好了。
有次,劉姐在母親家里多做些排骨,想著回去的時候,給自己的老伴帶回去。誰知,母親不僅不讓帶,還說了很多糟心的話,來看父母的弟弟也說劉姐守在父母身邊,肯定經常這樣。
再後來,劉姐母親不能自理了,她不愿意讓兒子們伺候,就讓劉姐一個人照顧自己。還時常地折騰劉姐,既不拿出自己的退休工資用,還讓劉姐一個人交贍養費。
時間長了,劉姐跟手足間就有了矛盾,甚至到了要對簿公堂的地步。其實,他們手足間的矛盾,都是老人偏心引起的。當父母只要求一個子女給自己贍養費時,就已經寒了女兒的心。
老人的偏心是家庭矛盾的根源,也是手足間不和睦的導火索,這樣的老人自以為是保護兒子的利益,就是保護自己家的利益,其實是給自己的晚年挖坑。
3、不要做自私的老人,讓自己孤獨終老
網上有一句話說: 「親情是一場倒計時的愛,我們能做的,就是珍惜有限的時光,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對父母不留遺憾。」
父母與子女間的親情也需要彼此好好的經營,若老人自私地只想滿足自己的需求,而不顧及子女的生活處境,往往是給自己晚年孤獨終老埋下禍根。
56歲的單身吳阿姨,每月有4000多塊錢的退休金,居住兩居室的電梯房。可她卻為了跟廣場隊伍里的大媽「爭艷」,每月跟獨生兒子要生活費2000塊錢。
有時候,兒子轉錢晚幾天了,吳阿姨就會打電話罵兒子。然而,吳阿姨的兒子家就他一個人掙錢,兒子曾跪求吳阿姨幫忙帶幾年孩子,讓兒媳也出來上班掙錢。
可吳阿姨卻說自己退休了,就該享受自己的生活,沒有義務幫兒子帶娃,但兒子有贍養她的義務,如果兒子不給她贍養費,她就去告兒子不孝。
其實,吳阿姨才56歲,身體健康,完全可以在兒子需要時伸把手,幫他們帶幾年孩子,也是給自己的晚年積攢福報。可吳阿姨現在這麼自私,不僅不幫忙帶娃,還要在兒子這麼拮據的時候,要贍養費,真的是給兒子的生活雪上加霜。
退休后,千萬不要做自私的老人,因為老人的自私只會讓自己的生活,越過越孤獨,子女即使是孝順,也只是遵循內心的孝道,而不是發自內心的真正孝順。
老人在家庭里,是定海神針,不僅要引領子女的生活方向,還要為自己積攢福報。退休后,不要把自己的生活掛靠在子女身上,要學會獨立的過自己的日子。
結語:
年輕人也不容易,工作的競爭,生存壓力的增大,往往讓他們的日子都過得如履薄冰。希望老人做好自己的本分,多對子女包容體諒些,理解子女的艱難,能力范圍內幫扶一程。
退休后的老人,要有自己的生活,不要把多余的時間都放在子女身上,給自己培養些興趣愛好,讓自己多跟同齡人在一起游玩。
為了我們自己的晚年,千萬不要做以上這三種老人,要做個理解、包容、體諒子女的家中「老來寶」。這樣不僅讓家庭氣氛和諧,更是晚年幸福生活的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