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戚面前,管好你的嘴,別說三種話

li李 2023/02/28 檢舉 我要評論

親朋好友是我們人生中一段很重要的關系,有的人借助這層關系平步青云,有的人在這層關系的幫助下度過了層層難關。

親戚關系既是一種感情寄托,也是我們人生路上的墊腳石,維護好親戚關系十分必要。

不要覺得自己可以脫離一切群體關系獨立存在,總有一天你會明白,親戚是你與這個社會的重要連接,有他們在,你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氣息。

親戚對一個人的人生有著重要的影響,它不僅提供了社會的支持,而且還給予家庭的安全感和幫助。

所以,與親戚的關系好壞,決定了你人生的輕松程度。

親戚之間的關系五花八門,要真的從祖輩開始論起,也許全國各族人民都有親戚關系。

親戚之間的關系好壞還要看往來情況如何,有的親戚關系說起來很遠,但關系卻很好,有的親戚關系則是「老死不相往來」。

親戚與朋友不同的是,親戚這種關系相處的時間并不多,也就是逢年過節相互來往,在聚會時一通噓寒問暖,在平日的生活里甚至都不需要聯系,過年過節相互問候,也就到了重溫親戚感情的時候。

親戚之間的感情有時候很堅固,有時候又很脆弱,一旦觸及到對方的敏感神經,難免讓對方各種猜忌,雖然明面上不說,暗地里卻已經開始不悅。

與親戚來往時,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,別說這三種話。

挖苦別人的生活狀況

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生活,也都有著自己的生活追求。

有的人總會覺得自己的生活追求才是人生正道,過著自認為不錯的日子,對于那些不如自己的親戚各種諷刺挖苦,以此來尋找優越感,滿足自己的虛榮心。

這種做法無異于給自己樹立敵人,好好的親戚關系,最終變成了相見分外眼紅的仇人。

現實來說,確實有人的生活過得不如意,原因則是方方面面,不能單論某一方面。

無論是其自身原因也好、家庭原因也罷,對方已經過得不如意,作為親戚就更不能去挖苦別人的生活,既傷自尊,也讓好好的聚會氣氛陷入尷尬。

親戚關系,說遠不遠,說近不近,遠則遠于至親,近則近于朋友。

親戚有難理應幫助,但也要秉承救急不救窮的理念,關心對方的生活狀況是可以的,但不能進行挖苦。

因為對方不是你的父母至親,你無法給予徹底的幫助,生活就是如此,各自為戰,不要盲目評價別人過得如何。

以長輩自居,對別人指指點點

親戚之間自然有輩分一說,在中華民族的傳統中,尊重長輩是道德的基本要求。

當然,這并不代表長輩大于天,作為輩分高的一方,受人尊敬是應該的,但不能以此自居而為所欲為。

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是長輩,什麼都要大過晚輩一頭,于是開始對別人指指點點,甚至還當眾「教育」對方。

教育人的責任當由父母來承擔,作為親戚,對于其家人來說也就是一個外人,充其量只能是建議,傳授自己的經驗,而不能對別人指指點點。

這種言語總是招人討厭,逢年過節重在娛樂而不是搞教育。

從實際效果上來看,幾乎沒有晚輩聽了長輩親戚的話,就真的感到醍醐灌頂受益匪淺,即便表面上聽了也不過是順從的場面話而已。

過分地以長輩自居,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「倚老賣老」,這種行為十分招人討厭,身為長輩的傳授不能有明顯的針對性,經驗就是簡單的經驗,不針對誰而談。

否認別人的成就

親戚之間逢年過節聚在一起,難免談起近況如何,話里話外都提到一個字—錢。

特別是過年的時候,都要帶點成就「榮歸故里」,讓自己有面子的同時也不辜負長輩的期望。

然而,世間的人形形色色,總有人會想著否認別人的成就,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,自己稍加努力也可以做到,實際上就是羨慕嫉妒恨。

這種人其實是可笑的,其自卑、嫉妒的心理暴露無遺,但實際上也是容易得罪人的。

別人辛辛苦苦奮斗出來的成績,離幸福生活又近了一步,你卻對之打壓、否認,對方產生敵對心理也合情合理。

一山更有一山高,沒有人能站在絕對的頂峰傲視所有人,即便對方的成就在你眼前確實不成氣候,但我們要做的不是以自身的實力諷刺別人,應該給予更多的鼓勵。

不少人都見不得別人過得好,于是總想著打壓別人,即便自己壓不過,也要搬出個所謂的朋友來,這個人一定有通天徹地的能耐。

情感課堂:

親戚與你,本質上是同宗同源,不管承不承認,你們之間都有了無法否認的聯系。

與親戚相處也是一種學問,甚至不比在社會上與人打交道簡單。

作為不遠不近的一段關系,要綜合「維護關系」與「保障自身利益」這二者來考慮,既不能傷了親戚關系,又不能讓自己陷入麻煩之中。

這就考驗著一個人的話術功底,有時要將話說得恰到好處,有時又要讓自己的話有說服力,有時又要恰當地使用暗示……

與此同時也要聽懂對方的弦外之音,如此才能讓親戚關系經久不衰。

用戶評論
你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