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休后,真正聰明的人,都很「摳門」

li李 2023/03/01 檢舉 我要評論

在每天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年輕人看來,退休就如同賽道終點的一個獎品,鼓勵著自己,跑完全程。

可不是嘛,退休之后,人生可謂真的能夠「自由自在」了。

只是,真正聰明的人,退休后,都很「摳門」。

01

對錢很「摳門」,緊緊捂住「錢袋子」。

對于工作了一輩子的人來說,或多或少都有一筆存款了。對于畢生積蓄,留足「養老錢」,才是最明智的做法。

當然,對于生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來說,幫孩子貼補家用,似乎是他們表達愛意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,不管有多少錢,都雷打不動地想要全盤給孩子。

如果遇到體貼父母的孩子,他們自然會倍加珍惜;也會用更多的陪伴和照料,來回饋這份親情;然而,有的孩子將「啃老」當成理所當然,給再多他們也覺得是天經地義,并不會有任何回報。

曾經看過一位退休的女性在給女兒當了一段時間「免費」保姆之后的感言,更加覺得,捂緊錢袋子,用到自己身上,才好。

她是這樣說的:「當我在算計著買米買菜哪個更便宜,如何做出更適合年輕人口味的飯菜時,他們卻習慣于到下館子;當我想要將以前的老物件將就著用的時候,女兒買來的一堆一堆的化妝品,卻因過期被扔掉。我們這樣勤儉節約,他們卻是那樣隨心所欲;為何我還要苦苦堅持呢?」

索性,這位阿姨選擇了離開,轉身去過自己的日子了。

從前,舍不得花錢給自己買一口好吃的,買一件好看的衣服的她,終于也開始舍得為自己花錢了。

人生就是一個過程,日子不必鋪張浪費,可一輩子的節衣縮食,也是對自我的一種虧欠。在即將老去的歲月里,偶爾對自己大方一次,并不是罪過,而是一種圓滿。

02

對時間很「摳門」,遠離讓自己感到難堪的人和事。

年少時,曾經有過的「仗劍走天涯」的夢想,或許,可以在退休之后,得以實現。

我的前同事李姐,退休之前,是業務骨干,臨近退休,還時常加班加點,真正站好了最后一班崗。

退休之后,李姐就迅速消失在從前的「交際圈」了,她選擇了和丈夫和另外一對好友夫妻,開啟旅居生活。

相較于拉風的房車,更讓人羨慕不已的,是她的朋友圈里,所記錄的沿途的風景,分享的旅居小故事。那種純粹的體驗生活,體驗美好,隔著屏幕都如此鮮活。

人生何其短暫,在這短短的一生中,真正能騰出時間和精力來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,就是退休之后的頭幾年,身體還算硬朗,精神狀態也好,旅途的辛勞和耳目一新的見聞,也正好可以彌補不用再工作之后的空虛。

更重要的是,啟程旅行,就是一次徹底的「斷舍離」,不管時間長短,不管距離遠近,都能與從前熟悉的交際圈,得以完全徹底地「剝離」,那些讓自己難堪的人和事,都將隨著遠行的步伐,被拋在身后。

在旅行的路途上,我們不得不全身心地關注自己,關注那個陪伴自己的人。太陽東升西落,菜市場的嘈雜鼎沸,鄰里間的家長里短,在一個全然陌生的環境,以一種看客的身份去看去聽,那些無比熟悉的生活場景,竟然有著別樣的風味。

真正聰明的人,退休之后,對時間很「摳門」,只將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自己認為的「有意義」的事情上,哪怕就是坐在太陽底下發發呆,一個人在樹蔭下看看書,或者在某個熟悉的餐廳里,靜靜地享用一道招牌菜。

退休,就如同一幕戲,落下了帷幕,卸下了妝容,回家去,做最真實的自己,才是最好的歸宿。

03

對經驗很「摳門」,不再「好為人師」,只為邂逅同道中人。

我的前同事中,有一位文學愛好者,給自己定下的目標,便是每年出書一本。他筆耕不輟,也的確著作頗豐。

然而,此前在職的時候,大家多半礙于他的職務和面子,不得不捧場,不管是他贈送的書,還是推銷自己的書,都會欣然收下,但真正能讀懂他的書的人,卻寥寥無幾。

退休之后,少了很多機會去講課的他,借著「帶孫子」的名義,開始組織小孫孫的同學和家長,開始國學親子課堂,每周末,穿上漢服,帶上講稿,或尋一處圖書室,或到戶外田舍農家,開展耕讀活動。

因為有了聽眾,有了「粉絲」,他愈加樂此不疲。

然而,僅僅一年之后,這個國學親子讀書班,就難以為繼了。對于五六歲的小孩子來說,這種「念經」的方式,并不是他們所喜歡的,即便坐下來,也極少有人從頭至尾,認認真真地聽完。而參加活動的家長們,也倍感壓力。畢竟想要提出不同的看法,并不會被采納。

經歷了這些,這位前同事,漸漸地也不再推銷自己的書了,也不再到處「好為人師」了。

就算偶然遇到,也會匆匆而過,連招呼都不懶得打了。

這樣的選擇,才是好給自己最體面的退路。那些所謂經驗之談,很多時候,是自己高估了,在別人看來,或許就是一文不值。

真正要遇到懂得自己的人,無須刻意去尋找,而是相互欽羨,慕名而來。

04

結束語:

退休之后,與其再到處折騰,讓自己看起來能發揮「余熱」。

不如,讓自己安安靜靜地過自己的生活吧。唯有如此,才不負好時光,不負生命。

用戶評論
你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