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變命運最高明的方法,就三個字

li李 2023/03/01 檢舉 我要評論

曾國藩在《諭紀澤紀鴻》給兒子寫道:

「吾教子弟不離八本、三致祥……三者曰:孝致祥、勤致祥、恕致祥。」

孝順讓家庭祥和,勤勞讓家庭興旺,寬恕讓人生順遂。

原來,人生順遂的奧秘,都藏在這「三致祥」里。

01

孝致祥:人孝百事順

《孟子》云:「惟孝順父母,可以解憂。」

一個人,學會孝了,路就順了。

曾看到過網友@潮汕哥 夫妻孝順父親的故事。

潮汕哥夫妻倆事業有成,住在大豪宅里,紅木家私、高檔電器一應俱全。

在這樣的大豪宅里,卻有著極不和諧的一幕:

只見一位老人的房間里,鋪著舊稻草、掛著土蚊賬,與裝修風格完全不搭。

原來,土氣又落伍的父親,一直不愿改變。

潮汕哥夫妻倆卻從不抱怨,任父親在豪宅里編織草席草鞋。

有空時,還會和父親學習編織手藝,一家人有說有笑。

認識潮汕哥的朋友說道:「以前總妒嫉這小子運氣好,現在才明白他為什麼總是那麼順了。」

父母對兒女的愛,不厭其煩,永無止境。

而當父母年老體衰,土氣又落伍時,作為兒女能付出同等的耐心和愛心嗎?

對父母永遠和顏悅色,是一個成年人最難做到的孝順。

曾國藩的父親曾竹亭就是個非常孝順的人。

曾國藩的祖父年老時,患有瘺病,夜晚需要起夜六七次,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別人幫忙。

祖父是個自尊心極強的人,不愿意麻煩仆人。

曾竹亭就衣不解帶地在一旁侍奉了三年。

祖父每次大小便,曾竹亭就擋在前面,擦拭換洗祖父弄臟的馬桶衣服,不讓祖父在仆人面前難堪。

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,曾國藩也特別恪守孝道。

因為孝順的品質,曾氏家族人才輩出。

曾國藩的子孫后代中有11人在眾多領域有非常高的成就。

這也向世人印證了一個道理: 越孝順、越順利

02

勤致祥:有勤無難事

俗話說:「一勤天下無難事,一懶世間萬事休。」

據記載,清朝勤奮的官員當中,曾國藩首當其沖。

曾國藩每日「聞雞鳴則起」,無論做官,無論帶兵打仗,從不間斷。

入朝為官后,他辦公勤奮、處事嚴謹。

短短半年內,處理了近4萬卷公文,并且每一卷都認真審閱,毫不應付。

正因為有了這種勤勞的品質,資質并不高的曾國藩,卻成了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。

勤奮是一切事業的基礎,也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。

明朝著名散文家宋濂,自幼勤奮好學。

一次,宋濂讀書遇到不明之處,冒雪行走數十里路,去請教夢吉老師。

而此時的夢吉老師,已不收學生,故沒有接見他。

宋濂不死心,幾天后再次拜訪,恰逢老師有事出門了。

大雪紛飛,宋濂在屋外等了很久,腳趾都被凍傷了。

第三次拜訪,宋濂在途中不幸掉進雪坑,幸而得救。

老師被他的勤奮和誠心感動,耐心地教導了宋濂許多問題。

為了求得更多學問,宋濂經常讀書至三更,拜訪了更多名師。

蒼天不負勤苦人,宋濂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「開國文臣之首」。

任何時候,機會都不是偶然的, 勤奮的人機會更多,成功的機率也更大

詩人杜甫曾說:「富貴必從勤苦得。」

閑散的品質如酸醋,會不斷腐化我們精神的鈣質;

而勤奮的品質如烈火,會不停燃燒我們的理想,生發我們的智慧。

有志者,事竟成;有勤者,天下無難事。

03

恕致祥:恕者事順遂

《論語·衛靈公》中曾記載過這麼一段孔子與其學生子貢的對話。

子貢問曰:「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?」

子曰:「其恕乎!」

什麼字可以讓人終身受用?那就是——恕。

年輕時的曾國藩,非常健談,常與人爭論,得理不饒人。

後來經過父親的教誨和官場的磨礪,才慢慢收斂了刻薄傲慢的德性,變得越來越能容人。

晚年時,他常將恕字心得分享給弟弟們:

「吾兄弟須以恕字痛下功夫,隨時皆設身以處地。常以恕字自惕,常留余地處人,則荊棘少矣。」

三國時的諸葛亮,初出茅廬,劉備視為寶,稱之「如魚得水」。

而張飛、關羽卻不以為然。

曹操士兵來犯時,關、張兄弟倆經常「魚呀」「水呀」地對諸葛亮冷嘲熱諷。諸葛亮從不放在心上。打仗時仍以全局為重,重用關、張二人。

新野一戰大獲全勝后,倆人對諸葛亮佩服得五體投地,再也不敢造次。

諸葛亮的寬容和恕人的品質,寬恕了別人,也成就了自己。

諺語有言: 「不能寬恕別人,就是拆掉自己要過的橋。」

生活中,有些人,因為別人對自己的傷害,耿耿于懷幾十年不能釋懷。

那種仇恨,如哽在喉。如果任其在心中不斷發酵,最終傷害的只有自己。

我們不如把它化成一汪清泉,讓它流走,自身也能獲得身心的安寧。

正如那句話所說:

「用諒解、寬恕的目光和心理看人、待人。人就會覺得蔥蘢的世界里,春意盎然,到處充滿溫暖。」

孝順越多、勤奮越多、寬厚越多,則家庭越幸福、事業越成功、人生越順遂。

讓我們牢記曾國藩的這「三致祥」,一路披荊斬棘,締造幸福順遂人生!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