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乎上有一個問題, 為什麼人到中年這麼累?
無數回答讓人感同身受,總結起來,不過一句話:「 激情難再,感情倦怠;事業停滯,難有出路;生活無趣,人未老心先衰。」
中年再讀《局外人》,才恍然恰似步入中年的一些人,或是庸碌疲憊,或是無動于衷,麻木前行。
01
再好的感情,都不要吝嗇愛的表達
「媽媽今天死了,也許是昨天,我還真不知道。」
這是《局外人》開篇的第一句話,默爾索收到養老院的電報,得知母親去世,他請了兩天假去安排后事。
多年前,缺錢的默爾索把母親送到離市區有八十千米路程的養老院。因為距離太遠,他很少去看望,疏離久了,他已不記得母親的年齡。
為母親守靈時,母親在養老院的老伙伴們趕來為她送行,他們嘴唇都癟進去了,仍顫顫巍巍拄著拐杖前來表達哀傷。
默爾索卻泡了咖啡,在靈前抽著煙。
外人看來,母親的死,他并不悲傷。
默爾索想起和母親住在一起時,母親常因為無話可說而默默流淚,默爾索只是不知該如何同她好好聊天。
毫無疑問,莫索爾很愛他的媽媽,但他卻不知如何表達出來。
親情最需要回應,你的悲歡有人在乎,你的冷暖有人關懷,你的疼痛有人擔憂……
網上看到「90后」女孩菁菁帶著82歲的奶奶去旅游的故事,治愈了無數網友。
她從小被奶奶帶大,感情很好,長大之后關系卻逐漸疏遠。
爺爺去世后,她帶著孤獨的奶奶去云南旅游,相差50歲的祖孫倆在旅途中不斷磨合,找回了兒時的記憶。
《圓舞》里有一句話:「命運旅途中,每個人的演出時間都是規定的。」
就像默爾索,直到母親去世,他走在母親走過的路上,看她曾經看過的風景,理解了她的悲傷,卻再沒有機會跟她說一句,我懂你的難過。
生命反復無常,沒有人會在原地等你后悔;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,到頭來不過人生苦短。
再濃的感情,都經不起日復一日潑冷水,情一淡,萬般彌補皆無用。
不如趁還有人聽,將埋在心底的話說出來;趁還有人感受得到,用行動來表達關心。
再好的感情,你不說,別人未必感覺得到。只有真心相待,付諸行動,才能抵抗歲月無情。
02
再糟糕的境遇,都要對抗麻木不仁
不止親情成了隱痛,默爾索的事業也毫無亮點。
他的工作并不如意,但他卻從來沒有想過改變現狀。
處理完母親的后事,默爾索再次回去上班,上司提出讓他去巴黎辦事處開展新工作,那里有很多大客戶,他可以大有作為。
默爾索卻干脆拒絕,他認為:「什麼生活都是半斤八兩,改變現狀完全沒有實際意義。」
然而,人挪活,樹挪死,你不動,生活不會變好。
就像《我是余歡水》中的主角,一場交通事故將他拉下了銷售神壇,卑微求存成了生活常態:
下雨天想要早走一會兒接一下孩子,被罵得狗血淋頭;
業績次次墊底,被親手帶出來的徒弟冷嘲熱諷。
他以為此生只能這樣隱忍度日,直到丟了工作、失去婚姻,被誤診成癌癥,才開始對抗麻木,反擊別人,一點點贏回生活。
電影《飛躍瘋人院》里有一句台詞:
「你們一直抱怨這個地方,但是你們卻沒有勇氣走出這里。」
低谷中,我們抱怨生活,卻不敢改變,時間一長就成了井底那只青蛙,自以為生活就是自己眼中的樣子。
生活最大的悲劇不是困于泥濘,而是安于痛苦,錯將毒藥當解藥。
誰的人生都不容易,唯有一邊渡難一邊復原。
再難的處境,都要培養抬頭仰望星空的心境。
再微小的行動,如果用「365天的N次方」堅持去做,結果都會面目一新。
03
再無聊的生活,都要勇敢守住堅持
對默爾索來說,生活「推」過來的很多事,不管好壞,不論是否需要,他都懶得篩選,全盤接受。
就像生活給了默爾索一位人品很差的鄰居雷蒙——家暴、冷漠無情,又愛惹事。
默爾索并不喜歡他,卻沒有拒絕和他來往,雷蒙家暴女友進了警局,默爾索不得不「講義氣」做了偽證。
他明知雷蒙不是良友,卻還和對方一直來往。
默爾索受到雷蒙的邀請,一起去海灘玩。即便不想去,默爾索也沒有拒絕。但就在這場旅行中,默爾索與雷蒙遇到幾個阿拉伯人并發生沖突,默爾索失手開槍打死了對方。
默爾索被捕后,他依然什麼都不在乎,覺得自己能適應監獄的生活:
「在我看來,不斷涌現在我牢房里的無疑是同一天,而我所做的也是同一件事。」
他的消極懈怠埋葬了自己的一生。
沒有人的生活可以一直精彩,只有不斷調整自己,培養熱愛,才能在無趣中找到閃光點。
作家楊熹文在書中曾寫過一位朋友的故事:
史蒂夫是飛行員,工作很枯燥,他常年在海上駕駛直升機撒網、收網,各國來的同事語言不通,無法交流。
無聊的生活,重復的工作,幾乎讓他崩潰。
後來,他一有機會上岸,就大批量買書,一頭扎進知識的海洋。他還會臨摹電影的經典畫面,練習吉他,學習法語……
他將死水般的生活醞釀成了香醇的甘露,點燃了內心的生機。
詩人張棗《鏡中》有這樣一句詩:「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,梅花就落滿了南山。」
有的人假裝任何事都不在意,掩耳盜鈴過一生,消磨了大部分的時光。殊不知,這樣「無所謂」的態度其實傷害最深遠。
學會給生活涂滿顏色,希望的橙色,熱情的紅色,友善的粉色……守住本心,和談得來的人為伴,與向上走的人同行,必能感到別樣的溫暖,看見久違的光亮。
但人的一生總要不斷遇坎,「躺平」就只余困頓,跨過去就是新的征程。
親情被瑣碎箍緊,那就異位而處,積極協調;愛情被現實磨滅,就雙向奔赴,尋回溫情;事業不穩,就用心深耕。
能重塑一個人的,不是時間,而是勇于對抗麻木的決心,是已經抬腿前行的自己。
愿我們走過半生,依然能在歲月浮沉里擺渡著自己的命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