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愿意拉窮親戚一把的有錢人,多半是這四種人

li李 2023/03/09 檢舉 我要評論

古人說:「窮不走親,富不還鄉。」

人窮了,去親戚家走一圈,就會發現,不管自己多熱情,都會被親戚瞧不起。

一個人有錢了,就應該衣錦還鄉,起碼要在親戚朋友面前炫耀一番。這是比較常見的思維模式,也是很多人熱衷的做法。

如果你認真觀察,就會發現,有一些人,即便自己有錢了,也不會回鄉,甚至是窮親戚找他幫忙,也會推三阻四,或者不見面,直接拒絕。

01

曾經被親戚瞧不起的人,日后發達了,心中的仇怨,仍舊沒有放下。

親不親,一家人。不管誰家有了難處,都應該幫助。如果實在不能互幫互助,起碼也有幾句溫暖和鼓勵的話,不至于把人拒之門外。

有的親戚,非常勢利眼,當遇到窮人的時候,立馬就擺出一種「愛理不理」的態度。就是窮親戚要來家里做客,也會想盡一切辦法,避之不及。

如果你一次次被親戚瞧不起,那麼你就會「識趣」,然后和親戚保持距離。在心底,你默默發誓——一定要有所作為,并且讓親戚們對自己刮目相待,也讓他們感受被拒絕的滋味。

很多人,都會勸別人,要堅守善良,不計前嫌。即便被親戚瞧不起,也要心存感恩

俗話說:「不僅他人苦,莫勸他人善。」

一個人對某件事徹底看清了,寒心到了極致,那麼就是親戚們陪著笑臉找他,也是無動于衷的。

有錢的人,把曾經遭受過的「白眼」,牢記在心,不再幫助親戚,也就不奇怪了。

02

層次很高的人,難以找到一個「志同道合」的親戚,和自己一起發家致富。

有一些人,曾經想過,要和窮親戚一起奮斗,干出一番事業,但是窮親戚卻成為了拖后腿的人,壓根就不是「同伴」。

我的一個表弟,在廣州當律師。他把自己的親哥哥帶到廣州,希望哥哥能夠幫忙整理文稿,寫一些簡單的合約等。但是哥哥沒有文字功底,也沒有興趣。站在身邊,反而礙手礙腳。

不等于,表弟找了個理由,把哥哥「趕回老家」了。雖然,老家的人,都說他不近人情,但也真的愛莫能助。

「物以類聚、人以群分」,一個人有錢了,不是撿到了寶貝,而是經過了多番努力,并且在提升智慧方面,也下了苦功夫。

既然窮親戚,都不能和自己合作,也不能夠理解自己,那就各自安好。

03

遭遇了「借錢不還」的人,早就對親戚寒心了,覺得他們是爛泥巴糊不上墻的人。

俗話說:「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繩。」

如果你借錢給窮親戚,一次兩次不還,你會覺得他們確實收入很少,隨便他們還不還吧。如果好幾次都這樣,你會發現,窮親戚把你當成了搖錢樹,還以為你應該借錢給他們。

借出去的錢,變成了「潑出去的水」,你就會收起自己的「大方」,不管哪個親戚找你,只要談到錢,就會「心狠」。

愚昧的人,在同一個坑里,反反復復跌倒;有頭腦的人,會汲取教訓,遇到同樣的一個坑,會跨過去或者繞開。

那些被幫助的親戚,剛開始會說「謝謝」,後來不僅不感恩,還主動向你索要錢財,要你養著他們。這樣的事情,發生在誰身上,都會引起憤怒。

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。你遇到了幾個很窮、很懶、很無知的親戚,那就對親戚們的整體印象,打了折扣。

04

習慣獨來獨往的人,對親情很淡漠,從小到大都沒有怎麼和親戚交往。

也許,逢年過節的時候,親戚們聚集在一起,你就會有這樣的感受:七大姑、八大姨,說三道四,讓人討厭。

親戚們一直說一些毫無意義的話,把大家庭的矛盾挑出來,以此貶損某個人。

有一次,我的大舅媽對小舅媽說:「你家女兒,是不是又換了一個老公啊?」

接著,大舅舅補充了一句:「哪里是換了,是喪偶了。」

一句話,讓小舅媽無地自容。家里的丑事,成為了親戚們的談資,這不是揭人短嗎?

和親戚們聊不到一塊,沒有共同語言,那就躲開好了。

一個人長期不和親戚交往,連聊天都顯得很尷尬,那麼幫助親戚,就不太現實了。畢竟,人與人交往,憑借的是「感情」。并沒有哪一條規定,有錢的人,就得幫助窮親戚。

知乎里,有人說:「挺起胸膛放寬眼界,當你發現這世界上有更多更美好的事物值得你去追尋,就不會被這種毫無意義的小事左右心情。」

一直都是靠什麼,即便以后落魄了,還是如此,那麼和親戚們扯來扯去,就沒有必要了。

05

家鄉有句土話:「內親外戚。」

親戚也分疏遠。需要用不同的態度去對待。可是,你到了一定的年紀,就會發現,仇富的心理,不僅僅針對「外人」,連自家的兄弟姐妹都可能如此。

可是,當一個人被有錢人拒絕之后,只是心存怨氣,很少反思自己做錯了什麼,也不會努力提升自己,讓自己有和富人結交的「籌碼」。

人心都是肉長的,如果你自己有骨氣,還心存善良,那麼你想要做點什麼,富有的親戚,還是會幫你的,正所謂「你若盛開,胡蝶自來」。

親戚朋友幫忙,說到底,就是「你來我往、并肩前行」,并不是攀龍附鳳。

用戶評論
你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