歲月如梭,光陰荏苒,如花的女人,歷經流年的磨礪,走到了老年時光。
曾經期待「一生一世一雙人」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愿望,在歲月里漸行漸遠。誰都要面對生老病死,尤其是夫妻之間,總要面對有一個人先走。
都說先走的那個人,是最幸福的,因為他的人生很美滿,直到離開塵世間,都有老伴相伴左右。而剩下那個獨活的人,則要在孤寂里追憶曾經的美好,孤獨地一個人過余生。
人老了,在忙完帶娃任務后,單身老人不愿意跟隨著子女一起居住,但又覺得一個的余生太過于清冷,有個頭疼腦熱時,身邊連個遞杯熱水的人都沒有。
很多單身老人就會思考再找個老伴,彼此搭伙相伴著照顧陪伴。他們不想領證再婚,一是怕子女難堪,二是怕以后會有財產糾紛,三是半路的老來伴,還是各有心思。
然而,60歲的楚阿姨與人搭伙2年后感慨:如果女人單身過得還算舒坦,真沒必要再找老伴,不過是「理想很飽滿,現實很骨感」。
傾訴人:60歲的楚阿姨
我是楚阿姨,今年60歲了,獨居一套三居室的電梯房,每月有6000塊錢的退休工資。老伴走了十來年,獨生女兒也早已結婚生娃。
50歲退休后,我一直幫女兒帶娃,跟自己女兒居住,說是「親密無間」的母女不會有那種「婆媳」難處的事情,但長時間地在一起,也有很多我們老人看不慣的事情。
小外孫上學后,人家奶奶主動請纓接送,我就立刻撤退。雖然女兒有很多的情緒,可我卻很開心。在女兒家這些年,我是出錢,出力,也主動承擔「情緒垃圾處理」工作。
小夫妻之間過日子,難免會有很多意見不一致的時候,為了女兒的幸福生活,更多的時候,我是跟女婿站在一條線上。
女兒最初不理解我的良苦用心,慢慢地體會到了我是為她好。雖然在我的調節和幫扶下,女兒他們小日子過得還算舒心,但我卻沒有自己的生活。
回到自己家居住后,參加了很多的社區活動,在一次生病后,身邊的姐妹勸說我,還是趁著年歲不大,再找個不領證的搭伙老伴,彼此相互陪伴,彼此照顧,有個事,還有人管。
就這樣,我在姐妹的介紹下,認識了原來在大學里教書的趙老師。他比我大6歲,當時已經退休了,每天的愛好就是去公園里打太極拳。
我也是個太極拳愛好者,我們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,經常相約著一起打拳,喝茶,閑聊。他覺得我是簡單淡雅的女人,而我覺得他是那種儒雅風趣的男人。
單身了十來年,身邊突然有個男人,最初的幾個月我還不適應,但最不適應的還是我們在一起后的消費觀,以及對事物的認知。
趙老師讓我搬到他家居住,還跟我說了三個要求: 1、他每月給我5000塊錢的生活費,家里的水電暖以及物業費都是他出,如果生活費不夠,希望我能夠自覺地出些;
2、他是個有潔癖的男人,希望我做家務活的時候戴上老花鏡,把家里收拾干凈些,再就是做飯的時候,最好是分餐吃飯,兩個人不在一個碟子里來回夾菜;
3、他兒子和兒媳周末來家里吃飯的時候,希望我能夠按照他們的口味做些好吃的,也是分餐吃飯。其他的各自人情往來各自出錢。
我和趙老師最初的第一年還算是很美好的,經常相約著一起出去游玩,當然費用都是AA,我們彼此誰也不是差錢的,生活費每月用不完,我就讓他下個月少給點。
趙老師家的兒子兒媳周末來家的時候,對我也很客氣,很有分寸界限感,我們彼此交往也算很開心,誰也不會計較小細節的事情。
過年過節的時候,我們也會給彼此發紅包,給孩子們發紅包。事情的改變,是在趙老師兒媳懷孕后,他總是要求我跟親婆婆一樣對待,我不知道到底該如何做。
他就跟我說,讓我每天去他兒子家給他們做飯,然后給他再帶點回來。我覺得這樣不好,年輕人的事情,讓他們自己做就好了,實在不行,請個鐘點工阿姨就可以了。
沒想到,趙老師居然說,我每月給你那麼多的生活費,難道只是為了養著你的啊?這麼點事情都不肯做,將來如何幫忙帶娃的啊?
我就說, 我找老伴是為了彼此陪伴照顧,而不是來你家做保姆的,如果你家需要保姆,可以花錢請啊,找老伴難道就是為了找個免費保姆嗎?
趙老師又引經據典地教育我,我不理他那一套,收拾了行李就回自己家里了。
經過2年的搭伙生活,我真心地覺得: 如果單身過得舒坦,有房有收入,還是不要再找老伴的好。任何事情,最初的時候,都是甜蜜美好的,可隨著時間的推移,最初的那份心動的感覺,會隨著生活的瑣碎消磨殆盡。
我和趙老師之間還沒有存在金錢上的算計,但隨著時光的流逝,我越來越覺得,他對我沒有了夫妻間的尊重和平等相處的心境。
他總認為自己每月給我5000塊錢的生活費里,就包含著「保姆」的費用,所以他讓我去的事情,都是我必須去干的活,尤其是對待他兒媳懷孕,讓我去家里做飯,在他的認知里,他給我的生活費里包含這部分費用。
而我再找搭伙老伴的初衷是想找個真心陪伴的人,共度余生漫漫長路。可真正能夠做到這些的,也的確太難了。
隨著年歲的增長,身體機能的下降,子女家里的瑣碎雜事,老人之間難免會有所顧忌,誰都向著自己的孩子,沒有了真誠,也就會出現各種利益的算計,很難擁有一個溫暖的家。
所以,我勸那些單身過的舒心又舒坦的姐妹們,能不找還是別找了,何必受一回這樣的罪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