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老了,不可怕;可怕的是「倚老賣老」。
為什麼很多退休老人,走到外面,被人厭惡,還招惹,不是因為生活不夠好,而是一些不太正常的行為,敗壞了自己的德行。
有一句古訓:出門五不摸,摸了禍事多。
與時俱進地解讀古訓,能給我們很多的啟示,對于樹立老人的形象,也很有幫助。
01
別人的身體,保持距離。
老一輩的人,留下這樣的忠告:「男女授受不親;男人的頭,女人的腰。」
男人和女人之間,有美好的情感,但也只是停留在聊天、聚餐等層面,不要隨意有身體上的觸碰。尤其是夫妻和睦的家庭,一旦有了第三者介入,就是夫妻鬧翻的開始。
一些老人,喜歡跳交誼舞,但是舞伴不是自己的愛人。載歌載舞,好不熱鬧,禍害也悄然產生。
人老了,也會爭風吃醋,難以保持冷靜。
閑來無事,和老伴一起跳舞,和一群人跳廣場舞、打太極拳,都可以。那些摟摟抱抱的舞蹈,還是少去參與。你的內心純潔,不代表所有的人都會純潔。
就是同性相處,也不要隨意觸碰身體,大機率會給人不好的印象。萬一遇到有潔癖的人,就百口莫辯了。
就是別人家的孩子,你也不要隨便擁抱,特別是身體不太好的老人,可能抱不動孩子,導致摔倒。
02
木工的斧頭,也是利器。
「斧頭」是木工的工具,能夠劈開木頭,做成精美的傢俱。
但是我們要懂得,斧頭還是利器,用得不好,就會傷害生命。
老祖宗把「殺豬匠的殺豬刀、木工的斧頭、廚師的刀、生意人的秤砣」等,都歸到一類。
平時我們和人交往,一旦看到對方有利器,就得提高警惕,千萬不要起爭執。
若是對方咄咄逼人,你就低頭,然后走開。
比方說,你上街去買菜,遇到一個短斤少兩的商販。你可以通過正規途徑去維權,但是不要和商販面對面吵架,惹怒了商販,你是難以對付的。
當工具變成了利器,說明人的角色發生了改變,從正常的人,變成了兇神惡煞的小人。就算你有道理,也得讓一讓,退一步。
03
內心的怒氣,激發矛盾。
有一段時間,一對旅游的母女,被大家關注,并且唾棄。
母女去金華游玩,在去景區的時候,插隊了。有男子出面阻止。沒想到,母女非常憤怒,情緒非常激動。
男人馬上退讓,不予吵鬧,但是這對母女咄咄逼人。
母女出言狂妄:「我就要插隊,我們不是好惹的。」
等待這對母女的,不僅僅是社會的聲討,還可能是治安方面的處罰等。
高高興興去旅游,灰頭土臉地回到家,這是很不愉快的事情。
退休了,去旅游的時間很多,也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,自己也會因為排隊時間太長、人群太擁擠而憤怒,但是一定要克制。
沖動是魔鬼。這樣的道理,亙古不變。
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說過:「憤怒以愚蠢開始,以后悔告終。」
我們管不好別人,但是可以管啊好自己。要這樣想,退休之后,時間是寬裕的,慢慢來,消消氣的可能性就大了。
04
親友的小車,暗藏危險。
很多老人,自己沒有買車,就借親戚朋友的車,開起來,去兜風,旅行。
也有可能,去不通公交的地方去走親訪友,也會借車。
從真實的內心世界來分析,別人是不愿意借車的。畢竟,借車有風險,會讓車主提心吊膽。萬一有剮蹭,就說不清了。
若是借車之后,你的駕駛技術不太好,你自己也會戰戰兢兢。
我們到底是不年輕了,對于一輛「新車」,需要互相磨合的時間。
另外,對于不會開車的老人,不要帶著好奇心去觸碰別人的車,不要因為別人的車擋路了,就做出故意刻畫、踢幾腳等行為。
就是坐親戚朋友的車,也要講禮貌,不要到處觸碰,萬一觸碰到開關、按鈕,就可能影響駕駛,帶來危險。
05
人生的傷口,多是丑事。
閑來無事,就去親戚朋友家做客,看到年輕人,就問:「找了對象嗎?多大年紀了?工資多少?」
一系列的問題,表面上是關心,要是遇到正在傷心的人,問題變成了「哪壺不開提哪壺」。
我的一個表妹,四十歲了,還沒有嫁出去。有老人提起婚配的問題,她就火冒三丈。
有一次,表妹剛剛和男友分手,小區里的一位老奶奶就說:「妹子,什麼時候辦喜酒啊?」
表妹的憤怒表情,馬上就出來了。
對于不太熟悉的人,應該多觀察,順著對方的話題去說話,不要觸碰到傷口。若是家庭丑聞,就避而不談,視而不見。
千萬不要做「往傷口上撒鹽」的舉動。就是自己的親人,彼此很熟悉了,對于傷口,也不要揭開,而是既往不咎。
06
俗話說:「在家千日好,出門萬事難。」
退休之后,不出門是做不到的,唯有留下出門的規矩,學會待人接物,守住道德法律底線,才能如沐春風。
當然,「五不摸」是一個籠統的概念,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,加以調整。整體來說,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,減少社交和生活的麻煩,就對了。
出門的初衷是為了開心、看風景、鍛煉身體,把握住了這一點,就知道何去何從了。
老人要被尊敬,就要學會自愛;老人要得幸福,就要學會享福。
最后,愿所有退休老人,開門大吉,出入平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