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度的熱情,是一種負擔:做個「冷淡」的人,往往更有福氣

li李 2023/03/01 檢舉 我要評論

或許生活中,我們總會習慣上的認為,人與人之間「將心比心」,對人熱情,那麼才能換來同樣的熱情。

可事實上,凡事皆應有度。

倘若一味的熱情,一味的委屈自己去遷就別人。

到最后你會發現,你的熱情,會慢慢的變成了「理所當然」,甚至是沒有誰會再在意你的委屈。

最終不僅苦了累了自己,而且還會越來越不被重視。

與人相處,適當的冷淡是非常重要,也是很有必要的。

正如蔡康永說的那樣:

「其實,我鼓勵大家做一個比較冷淡的人。一個人一味的熱情其實是盲目的,你一定會有大部分的時候是冷淡的,才能夠對比出你對哪些事情,哪些是懷抱著極高的熱情。」

經歷的越多,你終會發現,做一個「冷淡」一點的人,會讓自己活得更舒心,也更有福氣。

過度的熱情,是一種負擔

有人說:

「一個人若熱情太過,通常總是悲劇。」

雖然聽起來扎心,但卻是太多人現實的經歷。

有很多人,在與人交往的時候,拋出了全部的真心,待人真誠熱情,可最終卻換來的卻只是傷心。

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:

一個年輕人,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,覺得一定要待人熱情和善,這樣才能夠更快的融入。

于是在工作的過程中,什麼苦活累活,他都搶著去干,同事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忙,他都大包大攬。

一開始的時候,他的做法,還會收到同事的幾句「謝謝」。

可是到後來,好像大家都習慣了他的「熱情」,但凡有事就找他,但凡有什麼額外的工作,都要他去做。

就這樣他越是不好意思拒絕,事情越多,甚至到最后,還有很多非分的要求。

面對一大堆煩心的事情,他越來越痛苦。

直到有一天他徹底爆發,本來并不是他應該做得事情,卻因為他突然的拒絕,得罪了所有人。

我們常說:

「魚游在水里,會忘了有水;鳥乘著風飛,會不知有風。」

一個人倘若總是過度的熱情,那麼你在別人心中就會被過高的期待,而你的這種熱情卻不能持續。

一旦你稍微冷淡,那麼你就會發現,曾經的笑臉有多燦爛,到最后怨憤就有多強烈。

適當的冷淡,更容易被重視

《菜根譚》里有一句話:

「熱鬧中著一冷眼,便省下許多苦心思;冷落處存一熱心,便得許多真趣味。」

人其實都是,容易習慣的。

當習慣了你的熱情,那麼稍微你冷淡一點就會被詬病;可是如果你開始很冷淡,那麼你的熱情才會變得有價值,才會被人記住。

電視劇《聽說你喜歡我》中,阮流箏和寧至謙在一起,是阮流箏先告白的。

因為阮流箏比較自卑,所以她竭盡全力的對寧至謙好。會親手做飯給寧至謙送去;會對寧至謙照顧的無微不至;就算是寧至謙讓她不開心了,她也從來都不會發脾氣。

可是最終,她的熱情,換來的卻是寧至謙的冷漠,甚至是刻意的逃避疏離。

就這樣,關系的天平越來越不對等,最終阮流箏徹底失望,這段關系也走到了盡頭。

六年之后,兩個人再次相遇,阮流箏雖然還愛著寧至謙,但是卻不再傻傻的一味付出。

而是會冷著寧至謙。

而這樣的狀態下,寧至謙反而會反思了,變熱情了,之后兩個人再次在一起,關系也更和諧幸福。

非常喜歡這樣一句話:

「別總因為別人就委屈自己,彎腰時間長了,只會讓人習慣于你的低姿態,你的不重要。」

熱情懂事,固然是一件好事,但是我們卻一定要記住,凡事過則隕,熱情也要有限度。

當你懂得適當的冷淡,那麼不僅你會更輕松,關系也會更和諧。

余生,學會「冷淡」一點

人們常說∶

「熱鬧的人生易散場,慢熱的關系最長情。「

人與人相處,其實很多時候就應該彼此涼薄一些,不虧欠別人,也不要別人的虧欠。

這是因為,一個人若對誰都很好,對誰都熱情似火,那這份感情往往透著做作,顯得虛假。

最終不僅你自己會累到筋疲力盡,而且還得不到別人絲毫感激。

可是當我們適當的冷淡一些。

那麼我們的熱情,才能夠被人看在眼里,記在心里,如此,你的付出才會有價值。

所以啊,為人處事,學會做一個冷淡的人吧。

當你適當的冷淡一點,那麼你的人際關系會更和諧,生活會過得更輕松幸福。

END

用戶評論
你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