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婚姻當中,有這麼一道坎,名為「七年之癢」。
從婚姻心理的角度來說, 所謂的「七年之癢」,不過是夫妻雙方的矛盾,會在婚后的第七年爆發出來,讓婚姻出現了「散伙」的風險。
有很多失婚的年輕夫妻,湊合著過了幾年,就過不下去了,那不就只能失婚嗎?
熬不過「七年之癢」,夫妻雙方就得散伙。可如果熬過了「七年之癢」,那婚姻就能長長久久了嗎?這也是不絕對的。
一般來說,第七年熬過去了,婚姻的矛盾就會緩解,不再尖銳。只不過,夫妻雙方分房睡,甚至不再有什麼接觸,感情將一日不如一日。
為什麼每年大學聯考結束后,都有一次「失婚潮」出現? 因為無數夫妻的忍耐,只是為了給兒女營造看似良好的家庭環境罷了。只要孩子上了大學,夫妻雙方也不用裝來裝去了。
絕大多數人的結婚年紀,都在26歲到30歲這段時間。等孩子大學聯考結束,他們應該就到了45歲了。也就是說,45歲之后,是婚姻矛盾的爆發期。
45歲到55歲這段時間,枕邊人有這些舉動,暗示他變得不再可靠。
一、主動提出分居,沒有繼續湊合的想法。
在婚姻生活當中,有這麼兩個大忌——分房以及分居。
分房,其實還好,夫妻雙方要麼是因為感情不好而分房睡,要麼是因為習慣不一樣而分房睡。反正,還在一個家里面過日子,問題不大。
分居,那問題就比較大了。 特別是一方在本地,一方在外地,那夫妻關系基本就難以維系,只能過成「陌生人」的樣子了。
看到過一些中年夫妻,被迫分居兩地,誰知道某一方背叛了,另一方還被蒙在了鼓里。還有一些夫妻,主動分居,不想再見面了,那夫妻關系就「名存實亡」了。
有句話是這麼說的, 分居一個月,也許他的心中就沒有你的影子了。分居半年,也許對方整個人就變了。分居一年以上,那就等于「各過各」的日子了。
相處的過程中,盡量別分居,不然緣分就到頭了。
二、在夫妻財產方面,逐漸鬧矛盾。
有一個矛盾,那是不好解決的——夫妻財產的矛盾。
有人調侃,整部《婚姻法》,里面只充斥著這麼一個字——錢。也就是說,法律保障的,是婚姻當事人的錢財。
從「法律源自于現實」的角度來說,正是因為婚姻的矛盾大多數都跟「錢財」有關,所以《婚姻法》才特別注重夫妻財產的保護。
中年夫妻,會為了兒女的教育而爭執幾句,但不會鬧矛盾。可是,一涉及到錢財,那雙方爭斗,甚至相互算計,就不可避免了。
錢財,有這麼一種魔力,會讓真心人逐漸變心,會讓以往相愛的雙方反目成仇。也許,我們會抱怨對方「唯利是圖」,殊不知我們自己也是「重視金錢」之人。
在錢財問題上,盡量別鬧矛盾。只要這種矛盾出現,家庭就真的「散」了。
三、喜新厭舊,開啟了第二春。
吃飯吃多了,也會感覺到膩,想吃面條調整口味;吃肉吃多了,也會覺得肉不好吃,不遠處的蔬菜比較好吃。
「口味」的變化,不僅體現在飲食方面,還體現在夫妻關系上。 所有的出軌和背叛,都是「口味變化」的必然結果。
早年,兩人都信誓旦旦,你對我好,我也對你好,和和氣氣一輩子。中途發現不對勁了,人心思變了,那「喜新厭舊」就不可避免了。
過了45歲,你老了,他也老了,雙方都特別熟悉,沒啥神秘感了。既然如此,他選擇人生的第二春,你選擇別的生活,雙方將漸行漸遠。
更何況,隨著信息網絡和大數據的發展,網上的戀情越來越多,其中不乏有中年已婚人士混雜其中。這,就是婚姻破碎的開始。
有一個現實,其實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:連自己都不知道,自己的愛人正在跟別人網戀。
四、遇到問題,直接抱著「事不關己」的態度。
俗話說: 「夫妻本是同林鳥,大難臨頭各自飛。」
前段時間,看到這麼一個案例。說的是一對中年夫妻,某一方生病了,而且病得很嚴重,另一方竟然連夜跑路了,根本沒有一絲一毫的感情。
對此,有很多人都評論,都相伴了十幾二十年了,怎麼某一方一生大病,另一方就要連夜跑路呢?難道說,十幾二十年的夫妻感情,還無法抵御現實的沖擊嗎?
有這麼兩句話: 同甘而不能共苦,同苦而不能共甘。
雙方因為「錢財」而在一起,富貴的那一方倒霉了,另一方就無法堅持了;患難夫妻一起創業,等成功了,某一方就開始翻臉不認人,在外面找新的情人了。
人,那是特別復雜的生物,在貧與富的過程中,都有不同的表現。那夫妻相處,也該多留幾個心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