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俗話說:「命里有時終須有,命里無時莫強求。」
命中注定你能賺到大錢,成就非凡,那你只要奮斗一段時間,就能夢想成真。反過來,命中注定你貧窮落魄,哪怕你再怎麼拼命,也毫無意義。
這所謂的「命」,只要它出現了,基本就無法改變了。 說句不好聽的話,我們所有的想法,所有的觀念,所有的行為,早已在冥冥中注定好。
比如,你現在在想什麼,在做什麼,或者身處于什麼樣的環境當中,表面上看是你自己選擇的,實際上是命運幫你選擇的。
我們可以從三個維度去看待這個問題:過往、當下以及未來。我們都知道,過往早已無法改變。那我們是否知道,當下和未來,也已經無法改變呢?
有些事兒,我們不知道,不代表它就沒有發生。
02
有位作家說過, 上至宇宙,下到地球的命運,就像是一本書,在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,就已經撰寫好了。每一種生物,包括人類,都按照書本的內容來行事。
就拿前一任的地球霸主恐龍來說,恐龍也想自己的文明千秋萬代,無窮無盡,但恐龍還是滅絕了,如今只剩下一堆化石罷了。
恐龍也想改變它們被滅亡的命運,但它們還是無法改變,只能被火山噴發的巖漿、地震以及諸多的自然災害所毀滅。
我們可以肯定的是, 這個地球就像是一個「程序」。當物種發展到一定的程度,或者不符合自然的規律時,就會被「格式化」清除。
這種「清除」的命運,或許在一開始,就已經注定了。 正如道家的莊子所言:「方生方死,方死方生。」
這八個字,其實很好理解。 一切事物,都會不斷出生,不斷死去,然后又不斷出生,不斷死去,從而形成了一個自然循環。
恐龍,在這個自然的循環當中。人類,也在這個自然的循環當中。
03
人類整體的命運,不好說什麼,那我們就來談談個體的命運。
你是一個普通人,出生在哪個歷史時期,經歷什麼,都是你不能決定的。比如, 你出生在古代,跟你出生在現代,差別就是很大。
你出生在秦始皇的時期,那你就沒有看電視、刷手機以及各種娛樂的機會。因為這些東西,還未誕生在秦朝的歷史時期當中。
你出生在現代,那你很幸運,可以通過手機看不同的資訊,刷不同的視訊,享受各種各樣的便捷生活。 因為你所處的歷史時期,存在這些電子產品。
我們什麼時候出生,就決定了我們會走什麼道路,有什麼宿命。70后羨慕00后的舒適生活,而00后又羨慕70后的紅利期。這,便是歷史時期決定命運。
直白一點來說就是, 在幾十年前,只能通過體力勞動賺錢。而在今時今日,可以通過網絡和腦力勞動賺錢。這,就是歷史、科技發展后,人之命運不同的走向。
用唯物哲學的理論來說,就是客觀決定主觀,主觀又反作用于客觀。翻譯成大白話就是, 時代決定了你能過什麼樣的生活,而人們的一舉一動,也在推動時代發展。
04
既然時代決定了人們可以過什麼樣的生活,這就說明,人這輩子能賺多少錢,吃多少飯,走多少路,其實早已注定。
李先生是70年出生的人, 零幾年的時候,就低價買了好幾套省會城市的房子。沒想到,過了十幾年,他的資產翻了好幾倍。
李先生的兒子,是00后,如今也大學畢業了。但是, 兒子發現,一套房子三四百萬,哪怕自己打工一輩子,也買不起。
看到兒子的困境,李先生也感慨,幸好自己在房價極低的時候,買了幾套房子,所以才趁機改變了命運。而孩子買不起,因為房地產的紅利期過去了。
這紅利期,就是上文談到的「特殊歷史時期」。 有些人本來沒啥本事,但他們就是憑借紅利期發家致富,成為了有錢人。這,便是所謂的「天時地利人和」。
天時,普通人無法決定;地利,普通人也無法改變;哪怕是人和,也未必完全由自己掌握。所以說, 人之力量,在時代面前,那是很渺小的。
05
談到渺小,就不得不談到「生死」。人,能夠活到多少歲,決定權真的在人的手上嗎?很遺憾地說,在命運的手上。
看到這個觀點,就有人不服氣,想自盡輕生,以此來挑戰命運。 事實上,他們想輕生自盡的行為,也是命運注定好的。不然,他們不會有這些念頭。
有些人不信邪,就不看紅綠燈,在馬路上橫沖直撞。說實話,發生交通事故,釀成悲劇,也是他們必然要經歷的既定命運。
再比如,不論你是選擇努力賺錢,還是選擇懶惰墮落,早已記錄在人生的劇本當中。
宇宙,有它的劇本。地球,有它的劇本。個人,也有他的劇本。劇本演到哪,我們就做什麼事兒。如此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