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祖宗說過:「人教人,教不會;事教人,一次就夠。」
人的本質,就是只有在吃過苦,受過傷后,才懂得生活的真諦。
因為人是叫不醒的,只能痛醒。
嘗遍酸甜苦辣,看遍人情冷暖,方能認清生活感悟人生,邁向更高的境界。
1
一朝落難,才懂得真心不易
莊子曰:「凡人心險于山川,難于知天。」
自古人心難測,風光時,從不缺稱兄道弟的好友;落難后,也不乏如同陌路的舊友。
人生總有起起伏伏,當你落難了,才會發現誰是真心對你。
清朝商人趙挺葉,憑借聰明才智和過人的商業嗅覺,年僅26歲便成為了富商。
趙挺葉借此機會結識了不少官員,每日尋歡作樂,一時風光無限。
可惜他也因此得罪不少人,不久便遭人陷害而入獄。
趙挺葉在牢里不斷向昔日交好的官員寫信求救,竟無一人回應。
絕望之際,一個叫康寧的人,趙挺葉生意上的死對頭,出面保釋了他,
趙挺葉感慨萬分:「沒想到,救我一命的是康寧,以前還搶過他不少生意,他卻不計前嫌,令人敬佩。」
出獄后,那些酒肉朋友紛紛前來道賀,而趙挺葉全部拒之門外,馬上找到康寧致謝。
后來,趙挺葉決定聯合康寧一起經商,很快就把招牌打響全國。
只有落難一次,才知道身邊人里誰最真,誰最在乎你。
小人難辨,知心難交。人在風光時,提防身邊人;人在落難時,珍惜身邊人。
那些在你落難后,依然不離棄,當你身處困境時,仍然愿意伸出援手的人,才最值得你真心對待。
2
吃盡了生活的苦,才發現讀書有用
俗話說得好:「讀書苦一時,不讀書苦一世。」
讀書并非唯一出路,但是不得不承認,讀書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,是最好的墊腳石。
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,而知識就是力量,就是財富。
倘若你吃不了一時讀書的痛苦,就要吃遍一輩子生活的勞苦。
古時候,有個叫尹健的人,他不喜歡上學,總想著外出賺錢。
一天,他終于下定決心輟學出去找工作,教書先生便找到他勸學。
尹健對先生說:「學堂上的東西學再多也不見得有用,浪費我的時間,不如早點找工作。」
先生勸說:「老師也是過來人,現在你不好好學,將來一定會后悔的。」
尹健反問道:「請問先生學了大半輩子,如今月錢多少?」
先生回:「約十兩銀子。」
尹健不屑地說:「十兩?不用到你這年紀,我就能賺比你更多的錢。」
后來,尹健便輟學當店鋪伙計,每天早出晚歸,睡得又少又不舒服,日子過得很苦。
過不了多久,尹健就撐不住了,于是他就想換一個輕松點的營生工作,然而各個店鋪都嫌棄他學識太少,無一成功。
最后,他只能靠賣苦力勞作為生,別無出路,此時他才想起教書先生的勸導,后悔當初沒有好好讀書。
年少時,沒有多少見識,總覺得天底下沒有比讀書更苦的事。
吃多了生活的苦,才會明白讀書的重要性,知識是必不可缺的通行證。
不讀書,只會將自己困在狹小的井里,希望渺茫,舉步維艱。
選擇讀書,就能擁有更多選擇的機會,發現更寬廣的天空。
人生沒有白讀的書,你獲得的知識,也許無法立竿見影,但一定能幫你少走彎路。讀書多吃苦,是為了以后少吃苦。
3
生一場大病,才明白健康最貴
一位哲學家說過:「人類所能犯的最大的錯誤,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。」
人這一世,所有財富名利皆為身外之物,都不值得用健康交換。
一旦身體垮了,擁有再多的錢財,再高的地位也于事無補。
作家史鐵生,一生得過雙腿癱瘓,患過腎病及尿毒癥,戲稱自己職業是生病,寫作是業余。
對此,他是這麼說的:「人,只有在大病一場后,才懂得生命可貴。
發燒時,才知道沒有發燒是多麼安逸;咳嗽時,才明白沒有咳嗽是多麼舒服。
坐到輪椅上時,覺得整個人生都沒了;躺著生出褥瘡時,才發現坐著也是一種幸福;身體狀況日益嚴重,這時覺得能看到外面的風景,已經是無比幸運。」
人在健康時,總覺得身體無所謂,不如拼命賺錢往上爬。
等到大病一場,躺在病床上,被疾病折磨時,才明白健康最重要,多少錢都買不來。
追名逐利大半輩子,哪怕事業有成,家財萬貫,要是沒了健康,一切都是泡沫。
健康是人的本錢,是一切享受的前提。只有活得久,才算是人生的贏家。
4
結語
有位作家說過:「我一直相信,這個世上唯有痛苦,能真正使人長記性。」
只有你遇到挫折了,受過傷了,感受過痛苦了,才會有所成長。
人無法被叫醒,只有刻骨銘心的痛,讓人認清現實,看清生活,學會珍惜眼前的一切。
愿你我都能在經歷痛苦后,領悟真諦,感悟人生,活得清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