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:
有句話是這樣說的:「生兒子是面子,生女兒是里子。」有兒子的家庭,只是表面上的光鮮,在養育兒子的過程當中,父母的付出,遠比養育女兒要多。
父母要給兒子買房,要為兒子的事業和工作的發展添磚加瓦,這些都需要真金白銀做鋪墊,很可能要耗盡父母畢生的心血。
若是生了女兒,就沒有那麼多的麻煩事。女兒小的時候,一般都比較乖巧,不需要父母過多的操心。即使女兒的學習成績不好,父母也不會太著急,只要女兒嫁一個好人家,就能夠改變她的命運。
女兒結婚的時候,父母不需要準備太多的錢,只要給女兒準備一些嫁妝就行,在很多地方,女方的父母,不僅不需要花錢給女兒操辦婚事,還能收到女婿奉上的豐厚的彩禮。
很多人認為,父母到了晚年,女兒遠比兒子貼心。兒子大大咧咧的性格,很難設身處地地為父母著想。心思縝密的女兒,卻能夠換位思考,體諒父母的難處。
這所有的一切,似乎都印證著,到了晚年,女兒很可能比兒子更孝順。然而,七十五歲的蘇大爺,卻并不這樣認為。他通過自身的經歷,發出了這樣的感嘆:只有女兒的家庭,到了晚年,會面臨三大難題,特別難辦。
蘇大爺:
我今年七十五歲,老伴今年七十三歲。我和老伴這輩子,總共生了三個孩子,這三個孩子,全都是女兒,沒有一個是兒子。
年輕的時候,我認為生女兒挺好,我和老伴的收入都不高,若是生了兒子,按照我們的家庭條件,根本沒錢給兒子買婚房。
兒子若是買不起婚房,哪里能娶到媳婦兒?若是我們生了兒子, 卻沒條件給他娶老婆,豈不是害了他?這樣想著,我們就非常慶幸,慶幸我們生了三個女兒。
女兒們從小就很聽話,從來都不會給我們惹事。雖然她們的學習成績都不好,但我們認為,女孩不需要干事業,只要以后嫁一個好人家,將小日子過好就行。
抱著這樣的心態,我們讓三個女兒,早早地參加了工作,工作幾年之后,由我們老兩口把關,分別給她們找了好人家。
女兒們都出嫁了,我和老伴也到了退休的年紀。雖然我們的退休金加起來,只有四千多塊錢,但是,每逢節日的時候 ,女兒們都會給我們老兩口發紅包。
這些紅包累積起來,每年也有兩三萬塊錢。我們用女兒給我們發的紅包錢,當作旅游的經費,去了很多的名勝古跡。
很多人都羨慕我們,說我們老兩口有福氣,正因為生了三個女兒,才過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。若是生了三個兒子,我們就要買三套婚房,哪里能夠像現在這樣,動不動就出門旅游?
生女兒的好處,不僅僅如此。還有最重要的一點,就是女兒們辦婚事的時候,我們不僅沒有花錢,還賺了不少的錢。
我們這邊的風俗,嫁女兒的時候,女婿至少要給八萬八的彩禮錢。女方父母收到的彩禮錢,就是小兩口孝敬父母的養老錢。
三個女兒出嫁的時候,我們分別收了八萬八的彩禮錢,總共收到了二十多萬。這些錢,我們都存了下來,以備急用。
前半生,我們的日子過得不寬裕,日子過得緊巴巴的,根本沒有錢存。現如今,我們托女兒的福,一下子就有了二十多萬,感覺心里美滋滋的。
在我們身邊,那些生了兒子的家庭,為了給兒子買房娶媳婦,大都欠下了巨額債務,為了還債,他們恨不得將一分錢掰成兩半花,退休以后,不僅要打工還債,還要帶孫子。
相比他們的生活,我和老伴的日子,堪稱生活在福窩里。我們既沒有欠債,也不用帶孫子,有錢有閑的我們,可以到處游山玩水,盡情地享受退休生活的美好。
可是,這樣的好日子,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,終于到了盡頭。我們再也沒力氣出門旅游,隨著身體病痛的增加,我們去醫院的次數也就越來越多。
每次去醫院看病,對于我們來說,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。醫院里,總是人山人海,看個病,要排無數的隊。
我和老伴的體力,根本支撐不住,萬般無奈之下,我們只好給大女兒打電話,希望她能帶著我們看病。
然而,大女兒卻說,她要在家里帶孫子,根本脫不開身,讓我們找二女兒。我們給二女兒打電話。二女兒聽說,我們讓她帶著去看病,急匆匆地說,她沒有時間帶我們看病,因為她上高三的兒子,中午要回家吃飯,現在正是備戰大學聯考的關鍵期,可馬虎不得。
我們又給小女兒打電話。小女兒倒是爽快地答應了,卻遭到小女婿的反對。電話里,我們聽到小女婿大聲地斥責女兒,說家里的事情一大堆,你說走就走,心里還有沒有我們這個家?
小女兒不服氣,說家務事又不是我一個人的,我去照顧父母,又不是跑出去玩,你做點家務又能咋地?
女婿仍然不依不饒,說當初我倆結婚的時候,給了你八萬八千元的彩禮,你是我家的人,要以我家為主,而不是像現在這樣,扔下家里的活,說走就走。
眼看著女婿的聲音越來越大,我擔心小兩口因為這件事情吵架,趕緊對女兒說,我們自己去看病,不需要她陪著我們。
三個女兒,最終一個都沒來,我們老兩口,拄著拐杖,艱難地把病給看完了。通過這件事,我們意識到,生女兒并不是事事都好。
父母有需要的時候,女兒很難隨叫隨到。家里的事情,絕大部分是女兒在操持著,若是沒有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,家里就會亂套。若是家里亂成一團,女婿就會跟女兒吵架。
通過這件事情,我發現,到了關鍵時刻,還是兒子管用。女人無論是體力,還是掙錢的能力,相比男人而言,都處于弱勢的狀態,這樣的情形,很難掌握家里的話語權。
兒子能夠不顧兒媳婦的反對,去孝敬自己的父母。女兒若是不顧女婿的反對,去孝敬自己的父母,那麼,等待女兒的,很可能是家庭的暴力,甚至被凈身出戶。
為了不影響女兒們的生活,我和老伴,即使遇到了再大的困難,也不敢找女兒幫忙解決。我們寧愿找沒有血緣關系的熟人幫忙,也不敢麻煩我們的女兒。
有句話是這樣說的,你享受了多少歡樂,就要承受多少的痛苦。女兒們結婚的時候,我們沒有付出金錢,我們的幾個外孫,也是由他們的爺爺奶奶帶大。既然我們享受了這麼多的便利條件,那麼,就注定了,我們的晚年,不能依靠女兒太多。
我通過自身的經歷,總結出,只有女兒的家庭,到了晚年,很可能會面臨以下三個難題:
一、沒人照顧。
有句話是這樣說的:「嫁出去的女兒,潑出去的水。」在人們的世俗觀念當中,女人一旦出嫁,就成為了別人家的人。若是讓女兒拋下自己的小家庭,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,無論是女兒和女婿,都很難做到這一點。
若是女人拋下家里的事情,去全心全意地照顧父母,女婿就會有怨氣。他們認為自己的父母,為了給自己娶老婆,付出了那麼多。而老婆的父母,不僅沒付出,還得到了那麼多的彩禮錢,憑什麼好事占盡之后,還要女兒犧牲自己小家庭的利益,去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們呢?
女人若是自身能力平平,掙錢不多,在家里沒有多少話語權,在這樣的情形之下,她們很難頂住所有的壓力,去一心一意地照顧父母。
我那三個女兒,就是這樣的情況,若是她們一意孤行,執意照顧我們,等待她們的,很可能是家庭的破碎,甚至被凈身出戶的結局。所以,我們寧愿自己難一點,也不敢麻煩女兒們。
二、很難享受天倫之樂。
中國有句古話,叫做:「女大不中留,留來留去留成仇。」女兒小的時候,會非常的依賴父母,可是,一旦她們出嫁之后,她們的生活重心,就會撲在自己的小家庭上面。父母在她們的心目中,占的比重就會越來越少。
我的三個女兒,她們出嫁之后,就是這樣的情形。她們為了自己的小家庭,堪稱兢兢業業,不遺余力地為了小家庭的興旺發達,做著無私的奉獻,很少有時間回家看望我們。
由于我們的幾個外孫,都是由爺爺和奶奶帶大的,和我們老兩口的接觸很少,所以,外孫們對我們的感情,顯得極其淡漠。
每每看到,我們的外孫們,和他們的爺爺奶奶親昵的時候,我和老伴的心里就會酸溜溜的,因為我們從未享受過這樣的幸福時光。
逢年過節的時候,三個女兒們頂多陪我們老兩口一天,剩余的時間里,她們都會和女婿的家人團聚,仿佛我們這里只是客棧,婆家才是她們真正的家。
三、晚年時的孤獨。
在我的身邊,那些生了兒子的家庭,他們的家里,總是熱熱鬧鬧的,兒子、兒媳婦和孫子,每天都陪伴在父母的身邊,這樣的生活,非常有煙火氣。
而我們家里,只有我和老伴兩個人,顯得很是冷清。每每聽到隔壁傳來的歡聲笑語,總是會讓我們羨慕不已。
人上了年紀,就越來越害怕孤獨。雖然我們從未要求女兒回家陪伴我們,但在我們的心里,卻總是希望出現奇跡,希望在家門口,突然出現女兒們的身影。
我們簡直無法想象,若是我和老伴兩個人當中,有一個人先逝去,那麼,剩下的那一個人,究竟如何熬過那麼多孤獨的時光?這個問題,在我和老伴的腦海中,始終縈繞不去,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大的困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