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掌控習慣》里有這麼一句話——
你的身份,來自你的習慣;
你并沒有與生俱來的信念;
每個信念,包括有關你自己的信念,都是通過后天習得并由經驗磨礪出來的。
就是說, 你的習慣是體現你身份的方式,可見養成好習慣對一個人的重要性。
上天讓我們養成各種好習慣,就是為了用它們來邂逅更多的幸福,給大家分享幾個好習慣,養成終身收益。
1.堅持早睡早起
堅持有規律的生活,保證健康的身體,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。
喜歡蘇岑說過的一句話:「在心情最糟糕的時候,仍會按時吃飯,早睡早起,自律如昔,這樣的人才是能扛事的人。」好習慣不是一時興起,是刻到一個人骨子里的日常,是能在潛移默化中定人心性的重要存在。
世事之擾雜亂,亂而不慌是心夠穩。
過人之處賦能,能扛事是定海神針。
不要忘了在快節奏的生活下讓能扛事兒的自己歇一歇,而早睡早起是治愈自己最好的方式。
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,結果發現如果每天晚上只睡4.5小時,關于暴躁、易怒、悲傷的負面情緒和因情緒失控導致發生負面事件的機率明顯增加,睡眠缺失的人更容易與別人發生爭吵和誤解。
睡覺這麼一件小事兒,如果不重視它,影響一點兒也不小。
試著早睡早起,可以降低負面情緒和無效爭吵。
堅持早睡早起,就能擁抱更加健康知性的自己。
2.學會計劃復盤
《今天也要用心過生活》的作者松浦彌太郎說過:「愈是忙碌的時候,愈應該認清真正重要的事是什麼,養成確認優先順位的習慣,否則事態會漸漸演變成可怕的局面。」
想要詩和遠方,就不能日常「茍且」,「茍且」會侵蝕你的生活,讓你的世界與詩和遠方漸行漸遠。
通過不斷地計劃和復盤,優先完成重要且緊急和緊急不重要的事,保證不緊急且重要的事情在有條不紊中進行,可以幫助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,不錯過每一個重要轉折的同時找準目標少走彎路。
企業家任正非曾說過,他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復盤。他還有個有趣的比喻,把復盤比喻成了打結,就好像一根絲并沒有多大的作用,但你每一次復盤就等于給它打了一個結,你打的結越多,這個漁網就越大,就能夠抓到更多的魚。
人人追求的「魚」都不一樣,有人追求名利,有人追求靜怡。
每一個所愿皆所得的人背后,都有細心的計劃和成熟的復盤。
不管怎樣,學會做計劃和復盤,就可以把生活的節奏掌握在自己手里,不僅可以享受自己的慢時光,還可在復盤中享受計劃內的舒適,同時奔向理想中的未來。
3.堅持閱讀學習
現在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,怎樣可以用盡可能少的時間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,讓自己的人生發生質變?
有類似問題的人很多,在知乎上有一個高贊的回答:大量閱讀。
蔣方舟曾說:「一個人如果不看書,那麼他的價值觀就會由他身邊的人決定,因為他沒有別的輸入途徑,只能模仿身邊人,周圍流行什麼,就跟隨什麼,永遠找不到自己。」
人人都知讀書好,認真讀書有幾人。忙碌的生活讓人無暇顧及其他,其實閱讀很簡單,每天讀5頁,假設一本書200頁,一年365天,可以讀9本多。
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,改變一小步,時間的力量會讓它變成一大步。
著名作家姜淑梅大半輩子是文盲,這是一位60歲才開始學習認字,通過大量的閱讀和積累優質文章,在74歲就出書的優秀作家。
一本書、一盞茶、一縷陽光、一個人,在思想中組成一幅靜謐幸福的畫卷。
平凡的你我,可以借助書籍的力量,去看看目光所及之外更廣闊的世界。讀書到最后,是為了讓我們更寬容的理解這個世界,從而獲得自己內心的升華。
通過閱讀,體會文化一路走來時歷史長河中歲月靜好的美。
堅持閱讀,讓過去的書香把今天的生活熏染得更芳香明媚。
畢淑敏說:「認真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,你想要的都會有。」
從未見過一個日日早睡早起、事事計劃復盤、常常讀書自省的人充滿怨恨,因為優良的習慣會催生自信的意志,進而吸附更多溫暖、快樂、溫柔的同類意志,組成一個陽光般的你。
有個人從小因病殘障,他的媽媽一直鼓勵他積極養生、堅持練習走路、多讀書,為了給他養成好習慣,他媽媽即使生病也不會打斷陪他鍛煉走路的計劃,從醫院的病床走到家里的臥室走到了學校的課堂。
從小耳濡目染、日常健康生活、堅持鍛煉和閱讀的他就這樣一路走上了諾貝爾獎的殿堂。
他就是1914年諾貝爾獎生理學和醫學獎的獲得者:羅伯特·巴雷尼。
每一個你看不起眼的好習慣,都會跟你一起隨著歲月的積累,復合成一個更美好的自己。好的人生需要養成好的習慣來打牢生命的基礎。
幸福從不是偶然,多養成一些好習慣,這樣,你的生活會變得越來越好。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