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休后,不管你多有錢,也別在這幾件事上大方

li李 2023/02/22 檢舉 我要評論

退休了,手里便多多少少有錢了。

賺錢養家的重任,已經可以放一放了;很多人便開始對「花錢」變得大方起來。

其實,正如「慈母多敗兒」,退休老人給孫輩的「大方」,很有可能好心辦壞事,費力不討好。

01

不給孫輩大分量的紅包和零花錢。

每到逢年過節,給小孩子打紅包,是一項傳統習俗。

孩子們小的時候,父母總是稍加「哄騙」,就能成功的把紅包要回來,以杜絕孩子亂花錢。

這樣的方法待到孩子進入青春期,就不好使了,就算幫他們存起來,有的孩子也會時刻惦記著,要如何把屬于自己的錢,痛痛快快地花出去。

此時,作為家中的長輩,就更應當配合孩子的父母,拿捏好「打紅包」和給零花錢的尺度。

為了應節氣,如同廣州人給「利市」一樣,幾塊錢到幾十塊不等,每個家庭成員都有;而不是為了撐面子,到外人面前「有說頭」,動輒八百上千。在孩子的一頓忽悠下,直接就給了。

這樣一來,對于很難自律孩子來說,有了這筆「巨款」,就可以隨心所欲地花了,不是用來買書買本子,有可能是夜宵和零食,或者是各種平日里不被大人允許的玩具。

在看似無傷大雅的「吃一吃、玩一次」中,孩子心中對于生活的認知就有了偏差,不愿吃苦,不肯努力,只想坐享其成,也就慢慢成為了習慣。

里之堤毀于蟻穴,一個孩子「學壞」往往就是從這些不起眼的小事開始的。

退休之后,如果自己承擔了「帶孫」的任務,一定不要讓「隔輩親」蒙蔽了雙眼,把好「金錢觀」,不給大分量的紅包,不隨意給零花錢,才能斷絕孩子養成不良習氣的根源。

02

不給「啃老」兒女伙食費。

一位大學教授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:「一個未曾經歷過磨難、痛苦、屈辱、挫折的孩子,大機率是難以成才的。」

正如古人也曾說過的那樣:「自古英雄多磨難,從來紈绔少偉男。」

一個人,不論出身背景好還是不好,不論起點高還是低,最終能夠走多遠,取得多大的成就,都源自于對「改天換命」的堅定和執著。

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鐵木真,在他很小的時候,父親就被蔑兒乞人毒死了,他只得跟著母親東躲西藏。活下來的少年鐵木真,又成為仇人追殺的對象,在父親的舊部營救下,才又死里逃生。

他的一生,就是與強敵的爭戰中,充滿了血雨腥風,充滿殺伐果決。靠著堅韌、智慧和英勇,鐵木真率領蒙古大軍,建立了橫跨歐亞的大國。

帝王將相的成名是如此,普通人的成功也莫不如此。

那些遭遇一點點挫折,就躲進家中啃老的人,只不過是仗著家中「有老可啃」罷了。

退休之后,如果面對自家兒女不成才,不成器,不愿自己養活自己,就不要顧及什麼臉面不臉面了,狠下心來,不再為已經成年的兒女提供生活費,逼迫他們「自謀出路」,這才是父母子女一場,最后的深情。

03

不給親朋好友的項目「投資」。

退休之后,有人想要趁著還能干得動,最后再「拼一把」。

于是,到處打聽哪里有賺錢的項目,哪里有自己能夠進行投資的路子。

一旦這個想法被親戚朋友們洞悉,他們或者出于好心好意,或者出于「求之不得」,會拉你「入伙」,還承諾,你只管出錢出主意,具體的活,不用干。

可天底下哪有那樣容易的事情呢?

凡事只要牽扯到利益,再濃的情感,也就會大打折扣了。

如同在電視節目《金牌調解》中看到的一幕,姐姐為了幫助沒有正式工作的弟弟一家維持生計,拿出所有積蓄與弟弟弟媳合伙開了一家飯館,還親自參與買菜、炒菜。既當「出資人」,又當「服務員」,飯店好不容易火起來了。

後來又陸續開了分店。

眼看著生意越來越紅火,可弟弟和弟媳卻開始盤算著要讓姐姐出局,除了讓她拿回本錢,并不想多分一分錢給她。

姐弟倆因此撕破臉,不惜到電視節目中「自揭家丑」,請眾人評理。

真正聰明的人,懂得「親兄弟明算賬」,最好是各自安好,不要有經濟上的往來。

如果自己實在想要幫助親朋好友,不如大方一次,在能力范圍之內,送對方幾千元,就當是救急之用,不用對方歸還。這樣做才能避免紛爭。

04

結束語:

退休之后,對于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來說,人生到了最好的階段,終于可以為自己活一次了。

此時,守住自己的錢袋子,做個「摳門」的人,處處精打細算,才能讓余生少一些憂慮,多一份坦然。

用戶評論
你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