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足常樂:年過五十,就別再折騰這幾件事了

li李 2022/08/09 檢舉 我要評論

人們常說,樹挪死,人挪活。只要敢于折騰,善于折騰,總會迎來改天換命的機會,人生從此大不同。

然而,如果一個人年過五十了,還在不停折騰,尤其是折騰以下幾件事,其實,大機率不會帶來更多的幸福,極有可能是苦不堪言了。

01

別折騰夢想,珍惜已經擁有的,才能安享晚年。

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,他推行「胡服騎射」,滅掉中山國,奠定了趙國在北方地區的「霸主」地位。

但令人唏噓的是,趙武靈王最后的結局竟是活活餓死,而這個禍端,起源于他對于夢想和權力的一再折騰。

原來,趙武靈王15歲即位后,一直忙于和各國作戰,他擔心如果自己遭遇不測,沒有人主持朝政大局,因而尚在壯年時,就決定將王位傳給兒子,實施「傳幫帶」,以確保趙國政權平穩過渡。

起初,他將王位傳給了大兒子趙章,后來因為寵愛另一個妃子,又改為將王位傳給那位妃子所生的兒子趙何,并讓輔佐過自己的能臣肥義用心輔佐。

三年之后,趙何已經很懂得治國的道理了,但此時,趙武靈王想要收回趙何的實權,重新親掌朝政,而中途被廢的趙章,因多次隨趙武靈王出征,屢立戰功,也在試圖東山再起。

趙武靈王以在沙丘選看墓地為名,讓兩個兒子隨行,「你死我活」的權力爭斗到了最后關頭,這一次,趙何贏得了先機,他先是誅殺了趙章及其黨羽,接著就是將趙武靈王圍困起來,斷水斷糧食,三個月后,一代雄主被活活餓死,悲情謝幕。

由此可見, 年過五十的人,要學會審時度勢,當客觀條件發生巨大的變化,自己心心念念的夢想已經顯得「很不成熟」,或者會帶來「極大隱患」時,放棄比堅守更有價值。

畢竟,好好活著,享受當下,才是最安穩、最妥帖的人生。

02

別折騰情感,珍惜不離不棄的愛人,才能維系家庭的幸福。

看過一個小視訊:身為上市公司的妻子,正在狠狠教訓兒子。她指責兒子稍有成就就嫌棄「糟糠之妻」,并回顧了自己的心路歷程。

她說,自己不是不知道,事業有成、魅力滿滿的丈夫備受很多年輕女性的惦記,也不是不知道丈夫曾有過外心,但每每遇到丈夫的「花邊新聞」,她都假裝看不見,聽不到,還極力在人前維護著夫妻恩愛的「人設」。

多年的隱忍和堅守,并不是讓某一個人幸福,而是讓身處這個家庭的人,都獲得了最多的價值:丈夫成為上市公司老總,她自己成為眾人羨慕的總裁夫人,而兒子更因此有了顯赫的家世和靠山。

說到底,感情并不僅僅是一時半會的感覺,而是彼此成為了一個「利益共同體」之后,唯有保持穩定,才能共進退、多收益。

年過五十,是時候和那些說不清、道不明的曖昧關系做一個徹底的了結了。不管是純粹的愛也好,一時的沖動也罷,都應當學會放下。

如同弘一法師說: 讓花成花,讓樹成樹,把自己還給自己,把別人還給別人,從此山水一程,再不相逢,愿來生,不見,不欠,不念......

03

別折騰孩子,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主張,才能讓后半生少一些羈絆。

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,每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,我們唯有尊重、祝福和祈禱,我們所愛之人能一生順遂、平安和幸福。

年過五十,很多人將心思放在了孩子身上:早年忙工作去了,現在,終于有時間,可以關注孩子了。帶著這種「虧欠」和「愧疚」的心理,很多人開始橫加干涉孩子的生活。

面對即將成年,或剛剛成年的孩子,很多父母還沒有意識到,自己要得體地退出了。

對于孩子的學習,他們還如同從前一樣,有人總是盯著成績,恨不得自己能代替孩子,好好學習。

對于孩子的生活,還如同從前一樣,揪著某個細節或某個習慣養成不放,還試圖用嘮叨和責罵。

對于孩子的選擇,還如同從前一樣,總按照自己對于生活的理解和過往的經歷和經驗來判斷,是否有前途,是否值得搏一把。

這種無處不在的「替代式」做法,看似自己在傾盡全力付出,其實,是自我感動,是自私的表現。

越是各種折騰,越是讓孩子背負上「無法承受的愛」,親情便成為了一種束縛,一個牢籠,不僅無法融洽親情,反倒讓父母與孩子愈發疏離。

只有讓孩子自己跌過跤、受過傷,他們才能真正體會到,何為人生,何為生活。

04

結束語:

年過五十,知足常樂。

不是就此停滯不前,而是放棄無謂的折騰,用腳踏實地的努力去守護好每一個平凡的日子,用不折不扣的付出去愛這個世界,也收獲愛的饋贈。

如此,便是美好的人生。

用戶評論
你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