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說過,因果不能渡。
每個人的身上,都有自己的因果,他人干涉不了,老天也愛莫能助,那我們就只能自己依靠自己,自己渡自己。
這所謂的因果,就是 你做了什麼事兒,最后得到什麼結果的意思。比如,你努力打工,未必就能賺到大錢,但起碼能養家糊口。打工是因,能養家糊口是果。
一個人,再怎麼老實善良,犯了這5個大忌,照樣需要承受因果報應。
一、盲目善良,終究會有惡報。
在《農夫與蛇》的故事中,善良的農夫毫無防備之心,救了一條即將被凍僵的毒蛇,最后毒蛇咬死了農夫,讓他好心沒好報。
造成農夫「好心沒好報」的根源,到底是什麼呢? 就是農夫盲目善良,不懂得誰該救,而誰不該救。只要救了不該救的生物,遲早會倒霉。
有些人窮兇極惡,但他們倒霉了,你敢救他們嗎?如果你救了這些人,相信他們會反咬你一口。當然,你選擇事不關己,就能保全性命了。
做人,千萬不能盲目善良,而是要「精準」善良。也就是說,我們要麼不幫人,要幫也是幫有德行,且心懷善意的君子。
至于小人,就不要靠得太近了。不要用自己的真心去考驗人性,否則會收獲惡果。
二、多管閑事,早晚會惹麻煩。
《增廣賢文》中有言: 「聞事莫說,問事不知,閑事莫管,無事早歸。」
聽到什麼事兒,不要說出來,避免得罪人。別人問我們什麼,我們只要回答不知道就好,避免惹來什麼麻煩。
出門在外,別人的閑事就不要管太多了。如果沒有事兒,那早點回家就好。唯有進了家門,人們才到了一個安全的地方。
人在江湖,為什麼不能招惹爛人爛事呢?因為爛人爛事跟我們毫無關系,那我們為何要多管閑事呢?別人要做什麼,那是別人的選擇,我們又何必干預別人呢?
最好的做人態度,莫過于尊重他人選擇,尊重他人命運,切勿惹是生非,到處樹敵。要知道,老好人多半混不下去,也活不長久。
三、不懂得拒絕別人,遲早吃大虧。
在后台,有一位圈友提了一個問題:喜歡賴賬的親戚找我借錢,我毫不猶豫就答應了,最后親戚拖著不還錢,為什麼這些不還錢的親戚沒有報應呢?
對于這個問題,我只回了一句話: 這些壞人愈發肆無忌憚,多半是你們這些好老人縱容所造成的。至于報應,不會降臨到他們身上,只會降臨到縱惡的老好人身上。
當然,人們都不理解,為什麼縱容壞人的好人,會受到報應呢?要知道,縱惡的本身,比惡人的一舉一動,更要影響深遠。
本來你拒絕了他們,一切的問題就不會發生。 但是,你不拒絕,還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,那你成為了老虎的盤中餐,不就是大機率的事兒了嗎?
人,還是不要太天真比較好。別人要求我們做什麼,我們沒必要答應,而應該有「拒絕」的勇氣。有些拒絕,是在阻止惡的出現,這才是真正的大善。
四、跟大環境背道而馳,會遭大禍。
有一位名人說過, 天下大勢,浩浩蕩蕩,順之者昌,逆之者亡。
這天底下的大勢所趨,才是我們所要注重的。順應世道發展的人,多半有所成就,再不濟也安穩一生。而不順應世道發展的人,只會南轅北轍,走向絕路。
老子談到的「順道自然」就是這個道理。 天下有它的大道,行業也有它的大道,那身為普通人的我們,只要順著「道」去過日子,不就美滿了嗎?
天下有它的大氣運,行業也有它的大氣運,而微小的個人只有小氣運。在大氣運面前,個人的小氣運只能順從。
就跟秦始皇統一六國一樣,這是大勢所趨,又有誰能阻擋呢?強如趙國名將李牧,也終究成為了秦始皇的墊腳石,不得善終。
五、不懂得聽從本心,前途不會太順。
一代圣人王陽明, 在臨終前,只說了八個字:此心光明,亦復何言。
大致意思是,我的心本就光明磊落,順應天道,沒有違背人間的規則,對得起天地良心,又有什麼可再說的呢?
王陽明用一生的經歷,闡述了一個真相: 做人要「聽從本心」。心如何想,我們就怎麼做,相信我們不會遭遇什麼劫數。
這里的「心」,不是充滿欲望和貪念的黑心,而是「天人合一」的自然之心。當你遇到問題,無法解決的時候,只要聽從內心的第一感覺走下去,多半就能逢兇化吉了。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,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「道」要修。如此說來,修好個人的內心,那屬于自己的善報才會不期而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