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仕強教授在演講中說過, 一個人能不能成事,看他整個人的形象和氣質,基本就能判斷出來了。公侯有公侯相,常人有常人相。你要做什麼事,老天就會給你什麼樣貌。
所謂「身體發膚受之父母。」我們能夠長多高,樣子好不好,磁場如何,性格怎樣,都會受到「先天」諸多因素的影響。
后天,雖然說可以改變,但要從「內心」入手。沒有經歷過大磨難,也沒有吃過大苦的人,以他們的心境,很難改變自身的樣貌和氣質。
《三國演義》中對于劉備的樣貌,有這麼一段描述: 「性寬和,寡言語,喜怒不形于色;素有大志,專好結交天下豪杰;生得身長七尺五寸,兩耳垂肩,雙手過膝,目能自顧其耳,面如冠玉,唇若涂脂。」
劉備的性情比較寬厚,也不怎麼喜歡說話,情緒都收斂到心中,胸懷大志,有著匡扶天下的追求。他長得比較高,耳垂極厚,雙手超過了膝蓋,儀表堂堂,滿臉紅潤。
曾仕強教授對此評價為, 劉備五十歲后飛龍在天,有領導之相。
眉宇間顯露貴氣的人,多半有這些樣貌,一般都大器晚成。
一、眉宇間有「厚實沉穩」之氣,多半不凡。
蘇洵在《權書·心術》中寫道: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,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,然后可以制利害,可以待敵。」
真正有本事的人,無論他面臨什麼大的困難,無論他受到什麼誘惑,都能夠守住本心,特別沉穩。如此,方能冷靜分析,布局制敵。
「沉穩」二字,一般人都很難做到。特別是在身處困境當中,無數人都會慌慌張張,腦子特別亂,根本想不出任何應對之法。
要想當老板或者領導,就必須要有沉穩之氣。 一旦缺乏了沉穩之氣,哪怕有貴人幫助,也守不住當下的位置。
成大事之前,最好先修心, 讓內心多些靜氣,多些膽氣,那無論我們遭遇什麼挫折,都能夠挺過來,愈挫愈奮,成就不凡。
所謂 「任憑風浪起,穩坐釣魚台」就是這個道理。
二、雙眼深邃,滿臉平淡,多半不凡。
在《三國演義》當中,有這麼一個細節,說的是關羽出征華雄之前,十八路諸侯大驚失色, 唯獨劉備成竹在胸,一臉平淡。
就是因為這件事,在場的曹操就把劉備視為「英雄」,認為劉備這個人有「沖天之志」,就跟潛龍一般,能不能起來只是時間的問題。
很多人不理解,為什麼「一臉平淡」的劉備,會讓曹操如此欽佩呢?
在江湖當中有一定地位的人都知道, 無論跟誰打交道,不管面對什麼問題,都不要讓「情緒」的波動在臉上展現出來,最好「喜怒不形于色」。
快樂也好,悲傷也罷,統統都內斂心中,臉上毫無表情,就連雙眼,也都特別深邃, 讓人看不透你的內心在想什麼。
跟員工打交道,基本看他們的眼睛,就知道他們有什麼性格了。而跟老板或者領導打交道,也許你根本就找不到任何的破綻。這,便是「城府」的差距。
三、眉宇間有「剛柔并濟」之氣,多半不凡。
有國學大師說過 ,待君子,要有「菩薩心腸」,待惡人,要有「金剛手段」。
菩薩心腸代表了人之「溫柔」,而金剛手段代表了人之「剛強」。同時具備溫柔和剛強的人,通常能夠隨時轉換自己的角色和心境,勝人一籌。
老實人為什麼沒有領導的貴氣? 因為老實人缺乏了金剛手段,太溫柔了,就被人欺負了。
脾氣暴躁之人為什麼沒有領導的貴氣?因為脾氣暴躁的人缺乏了菩薩心腸,太剛強了,沒有以柔克剛的智慧,就到處碰釘子了。
所謂「太剛則折,太柔則廢。」剛硬到了一定的程度,就會折斷。柔弱到了一定的程度,就會顯得懦弱。 唯有剛柔并濟,恩威并施,才能駕馭手下,讓人折服。
在職場中,溫柔之人,要修行「剛強」之氣。而剛強之人,要修行「溫柔」之氣。如此,才能不斷完善自己。
四、眉宇間有「果敢堅韌」之氣,多半不凡。
談到「堅韌」,劉備是可以比肩劉邦的。劉備早年屢戰屢敗,然后屢敗屢戰,臨近五十八歲,才成就了一番大事業,大器晚成,特別不容易。
有人統計過,劉備此生「六次創業,六次失敗」,可還是能夠堅持下來。僅僅是這種勇毅堅持的質量,就值得后來人借鑒學習了。
普通人最多創業失敗一次,就選擇放棄了,而劉備卻能「六起六落」,堅持到最后。也許,有貴氣之人,在挫折面前,往往選擇 逆流而上,永不放棄。
有名人說過, 成功者和普通人,其實在智商和情商方面,那是差不多的。唯有「堅持」二字,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。
有些人堅持在某個領域深耕十幾二十年,最終成就不凡。而有些人只有三分鐘熱度,基本沒啥成就。
所以說,貴氣,從「堅持」中產生。 愈挫愈奮,既是一種膽量,更是一種氣魄。